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以桂林高校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6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背景第9页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第9-13页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第9-11页
        (二)培育大学生生态人格的意义第11-13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15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1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4-15页
    四、课题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研究思路第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五、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16-17页
        (一)重难点第16页
        (二)创新点第16-17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26页
    §1.1 理论基础第17-21页
        §1.1.1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第17-18页
        §1.1.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第18页
        §1.1.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第18-21页
        §1.1.4 西方环境伦理学理论第21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6页
        §1.2.1 生态文明第21-22页
        §1.2.2 人格第22-23页
        §1.2.3 生态人格第23-25页
        §1.2.4 大学生生态人格第25-26页
第二章 大学生生态人格现状第26-32页
    §2.1 研究设计与实施情况第26页
        §2.1.1 调查目的第26页
        §2.1.2 调查问卷设计第26页
        §2.1.3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26页
        §2.1.4 调查工具及其分析方法第26页
    §2.2 大学生生态人格现状第26-32页
        §2.2.1 大学生生态人格的主流第26-29页
        §2.2.2 大学生生态人格方面的不足第29-32页
第三章 生态文明视阈下影响大学生生态人格及其培育的成因第32-40页
    §3.1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第32-33页
        §3.1.1 民众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第32页
        §3.1.2 媒体宣传方式内容不够广泛第32-33页
        §3.1.3 生态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第33页
    §3.2 学校生态教育不足第33-36页
        §3.2.1 生态环境氛围不浓第34页
        §3.2.2 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滞后第34-35页
        §3.2.3 缺乏系统科学的生态环境教育体系第35-36页
        §3.2.4 奖惩制度不明确第36页
    §3.3 家庭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第36-37页
    §3.4 大学生自身在生态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不足第37-40页
        §3.4.1 大学生生态认知和环保行为自觉性不强第38页
        §3.4.2 大学生缺乏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第38页
        §3.4.3 大学生缺乏可持续消费观念第38-40页
第四章 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对策第40-50页
    §4.1 优化生态人格培育环境第40-43页
        §4.1.1 创建绿色校园,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第40-41页
        §4.1.2 注重家庭生态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第41页
        §4.1.3 优化社会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第41-43页
    §4.2 普及生态教育理念第43-45页
        §4.2.1 开设生态环保类公共必修课第44页
        §4.2.2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第44页
        §4.2.3 加强生态教学资源建设第44-45页
    §4.3 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机制第45-47页
        §4.3.1 完善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管理监督机制第45页
        §4.3.2 建立合理的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激励机制第45-46页
        §4.3.3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考核评估机制第46页
        §4.3.4 完善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环保政策法律体系第46-47页
    §4.4 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态实践活动第47-48页
        §4.4.1 丰富校内环保社团活动第47页
        §4.4.2 加强大学生校外生态体验第47-48页
    §4.5 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第55-56页
附录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比表面积Co基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硼氢化物水解的研究
下一篇: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闲暇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山西5所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