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编组站论文

编组站驼峰解体能力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4页
        1.2.1 对编组站作业现有研究统计分析第10-11页
        1.2.2 编组站作业的研究方法分类讨论第11-14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4-16页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第16页
    1.4 本章内容小结第16-17页
2 编组站驼峰解体作业过程及其解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17-26页
    2.1 编组站概述第17-18页
        2.1.1 编组站的作用及任务第17页
        2.1.2 编组站的分类第17-18页
        2.1.3 编组站的主要类型第18页
    2.2 编组站主要作业过程第18-19页
    2.3 驼峰解体作业程序第19-23页
        2.3.1 驼峰组成部分及其作用第19-20页
        2.3.2 驼峰设备第20页
        2.3.3 驼峰的种类第20页
        2.3.4 驼峰的作业过程第20-21页
        2.3.5 驼峰作业方案第21-23页
    2.4 驼峰解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23-25页
        2.4.1 到达子系统中编组站解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24页
        2.4.2 解体子系统中编组站解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第26-32页
    3.1 离散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第26-27页
    3.2 离散系统仿真的一般过程第27-28页
    3.3 Arena仿真软件简介第28-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基于排队论对到解系统进行仿真建模第32-51页
    4.1 排队论在驼峰解体作业的应用第32-33页
        4.1.1 排队论模型相关概念第32-33页
        4.1.2 编组站排队系统的组成第33页
    4.2 到解系统作业流程分析第33-35页
    4.3 基于Arena仿真软件对到解系统仿真建模第35-50页
        4.3.1 建模原则第35页
        4.3.2 建模过程第35-38页
        4.3.3 到达子系统仿真建模及参数的输入第38-44页
        4.3.4 解体子系统仿真建模及参数的输入第44-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以兰州北站为例对到解系统作业时间确定第51-57页
    5.1 列车到达的时间间隔分布第51-54页
    5.2 各项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54-56页
        5.2.1 列检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54-55页
        5.2.2 驼峰解体列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55页
        5.2.3 驼峰调机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55-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6 以兰州北站为例对到解系统流程仿真结果分析第57-73页
    6.1 到达场股道数量对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第57-59页
    6.2 列车到达的不均衡性对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第59-60页
    6.3 列检组数对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第60-65页
    6.4 调机台数的变化对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第65-70页
    6.5 驼峰的作业方案对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第70-71页
    6.6 仿真结果分析第71-72页
    6.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7 总结第73-75页
    7.1 本文内容总结第73页
    7.2 得到的结论第73-74页
    7.3 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吊脚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建议
下一篇:装配式结构中半灌浆套筒钢筋连接的本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