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概论 | 第12-16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塑料离心泵过流部件的水力设计 | 第16-29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塑料离心泵过流部件的设计 | 第16-24页 |
2.2.1 塑料离心泵性能和结构参数计算 | 第16-18页 |
2.2.2 塑料离心泵过流部件的参数计算 | 第18-24页 |
2.3 塑料离心泵过流部件的三维建模 | 第24-28页 |
2.3.1 CFturbo软件简介 | 第24-26页 |
2.3.2 叶轮和蜗壳的三维建模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塑料离心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 第29-36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泵阀模拟仿真软件Pumuplinx介绍 | 第29-30页 |
3.3 塑料离心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 第30-34页 |
3.3.1 塑料离心泵过流部件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3.3.2 设置边界条件 | 第31-32页 |
3.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3.4 汽蚀模拟分析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塑料离心泵流场分析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36-44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塑料离心泵流场分析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36-42页 |
4.2.1 因素的选取 | 第36-37页 |
4.2.2 塑料离心泵流场分析正交实验结果与极差分析 | 第37-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基于田口方法的塑料离心泵叶轮参数优化研究 | 第44-53页 |
5.1 引言 | 第44-45页 |
5.2 田口试验设计 | 第45-51页 |
5.2.1 确定目标值Y | 第45页 |
5.2.2 制定可控因素,水平表 | 第45页 |
5.2.3 试验设计 | 第45-50页 |
5.2.4 验证模拟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6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塑料离心泵叶轮多目标优化设计 | 第53-63页 |
6.1 引言 | 第53页 |
6.2 塑料离心泵叶轮多目标优化 | 第53-54页 |
6.3 建立塑料离心泵叶轮优化数学模型 | 第54-58页 |
6.3.1 塑料离心泵最小损失目标函数 | 第54-57页 |
6.3.2 塑料离心泵最小汽蚀余量目标函数 | 第57-58页 |
6.4 目标函数处理 | 第58-60页 |
6.4.1 统一目标函数 | 第58页 |
6.4.2 分目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58-59页 |
6.4.3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59-60页 |
6.5 遗传算法优化 | 第60-61页 |
6.6 模拟验证 | 第6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7章 塑料离心泵汽蚀余量性能预测 | 第63-69页 |
7.1 引言 | 第63页 |
7.2 汽蚀基本方程式 | 第63-64页 |
7.3 最优叶轮进口直径公式 | 第64-66页 |
7.4 最小汽蚀余量公式 | 第66页 |
7.5 汽蚀余量预测模型 | 第66-68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8.1 本文完成的工作 | 第69-70页 |
8.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