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衡阳市蒸湘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第18页
    1.3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1 论文框架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范畴第21-30页
    2.1 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1-22页
        2.1.1 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第21页
        2.1.2 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理论第21-22页
    2.2 社区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2-24页
        2.2.1 社区的概念第22-23页
        2.2.2 社区的基本要素第23页
        2.2.3 社区管理的涵义第23-24页
    2.3 网格化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4-26页
        2.3.1 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第24-25页
        2.3.2 网格化管理的主要理论第25-26页
    2.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及其实践第26-30页
        2.4.1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第26页
        2.4.2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特点第26-27页
        2.4.3 城市社区网格化的划分方法第27-28页
        2.4.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及数字管理平台第28-29页
        2.4.5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成功实践第29-30页
第3章 蒸湘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必要性及其具体措施第30-45页
    3.1 蒸湘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必要性分析第30-32页
        3.1.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第30-31页
        3.1.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第31页
        3.1.3 政府科学决策需要依靠社区网格化管理第31-32页
    3.2 蒸湘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具体措施第32-37页
        3.2.1 构建网格实现区、街道、社区的上下联动第32-34页
        3.2.2 组建队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第34-35页
        3.2.3 完善机制促进责任落实第35-36页
        3.2.4 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第36-37页
    3.3 蒸湘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小结第37-39页
        3.3.1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第37-38页
        3.3.2 特别突出了民生理念第38页
        3.3.3 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第38页
        3.3.4 强化了数字化对网格化管理的支撑第38-39页
    3.4 蒸湘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前后对比分析第39-45页
        3.4.1 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第39-41页
        3.4.2 运行机制对比分析第41-43页
        3.4.3 运行实际成效对比第43-45页
第4章 蒸湘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不足及原因分析第45-50页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5-48页
        4.1.1 基础网格划分不合理第45页
        4.1.2 网格员工作负担过重第45-46页
        4.1.3 综合保障不很到位第46-47页
        4.1.4 督促考核不扎实第47页
        4.1.5 群众积极性调动不足第47-48页
    4.2 问题原因分析第48-50页
        4.2.1 去行政化理念不太牢固第48页
        4.2.2 政府职能转变主动性不够强第48页
        4.2.3 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不坚实第48-49页
        4.2.4 群众期望值在不断提升第49-50页
第5章 改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建议第50-56页
    5.1 抓实基础第50-51页
    5.2 优化服务第51-52页
    5.3 落实保障第52-53页
    5.4 激发活力第53-5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第56-57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57-58页
        6.2.1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57页
        6.2.2 未来研究方向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与执行保障研究
下一篇:血清S100A8/A9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