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1.1 多孔骨架材料简介第10-13页
    1.2 多孔有机聚合材料POPs第13-22页
        1.2.1 POPs材料的主要类型第13-20页
            1.2.1.1 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第13-14页
            1.2.1.2 共轭微孔聚合材料CMPs第14-15页
            1.2.1.3 固有微孔聚合材料PIMs第15-16页
            1.2.1.4 多孔芳香骨架材料PAFs第16-18页
            1.2.1.5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HCPs第18-20页
        1.2.2 POPs材料的应用领域第20-22页
    1.3 离子液体功能化聚合材料PILs第22-24页
        1.3.1 离子液体ILs第22页
        1.3.2 PILs材料的主要类型第22页
        1.3.3 PILs材料的合成途径第22-23页
        1.3.4 PILs材料的性质应用第23-24页
    1.4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HCPs的合成策略及研究热点第24-26页
    1.5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成果第26-28页
    1.6 本论文采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28-30页
第二章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第30-50页
    2.1 引言第30-33页
        2.1.1 CO_2捕获和存储技术CCS第30-31页
        2.1.2 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第31-32页
        2.1.3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合成路线第32-33页
    2.2 实验部分第33-34页
        2.2.1 本章所用试剂第33页
        2.2.2 实验步骤第33-34页
            2.2.2.1 多孔有机聚合材料POPs-B0的制备第33-34页
            2.2.2.2 离子液体功能化聚合材料POPs-B10的制备第34页
            2.2.2.3 离子液体功能化聚合材料POPs-B20的制备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8页
        2.3.1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红外光谱IR表征第34-35页
        2.3.2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核磁共振NMR表征第35-36页
        2.3.3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热重TG表征第36页
        2.3.4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CHN/ICP元素分析第36-37页
        2.3.5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SEM/TEM表征第37-38页
        2.3.6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N2吸附测试第38-39页
        2.3.7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CO_2吸附测试第39-44页
        2.3.8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对苯并咪唑类的催化研究第44-48页
            2.3.8.1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作为催化剂的必要性研究第44-45页
            2.3.8.2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催化剂的普遍性研究第45-48页
            2.3.8.3 离子液体功能化多孔有机聚合材料催化剂的可重复性研究第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一种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的制备及形成过程探究第50-62页
    3.1 引言第50-52页
        3.1.1 HCPs材料的外交联剂“编织”合成策略第50页
        3.1.2 (MePhSiO)_4 的结构性质第50-52页
        3.1.3 一种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POPs的合成路线第52页
    3.2 实验部分第52-53页
        3.2.1 本章所用试剂第52-53页
        3.2.2 实验步骤第53页
            3.2.2.1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POPs-1 的制备第53页
            3.2.2.2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POPs-2~4 的制备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0页
        3.3.1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的红外光谱IR表征第53-54页
        3.3.2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的核磁共振NMR表征第54-55页
        3.3.3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的CH元素分析第55-56页
        3.3.4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的TG表征第56-57页
        3.3.5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的SEM/TEM表征第57-58页
        3.3.6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的N2吸附测试第58-59页
        3.3.7 超交联多孔聚合材料的CO_2吸附测试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下一篇:水热法合成锰、钛氧化物及其催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