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复杂系统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2 教育经济研究状况第13-14页
        1.2.3 教育复杂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结构第15-18页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HED-EC”复合系统的系统分析第19-33页
    2.1 系统分析概述第19-20页
    2.2 “HED-EC”复合系统的定义和特征第20-21页
    2.3 “HED-EC”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1-23页
    2.4 “HED-EC”复合系统的信息联系与反馈机制第23-26页
    2.5 “HED-EC”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第26-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HED-EC”复合系统研究的复杂系统科学理论分析第33-71页
    3.1 “HED-EC”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分析第33-35页
    3.2 “HED-EC”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第35-44页
        3.2.1 “HEd-Ec”系统耗散结构的定义第35-37页
        3.2.2 “HEd-Ec”复合系统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第37-38页
        3.2.3 高等教育、经济、人才演化过程耗散结构理论分析第38-43页
        3.2.4 耗散结构对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启示第43-44页
    3.3 “HED-EC”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第44-58页
        3.3.1 时空有序第45-50页
        3.3.2 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的因素分析第50-53页
        3.3.3 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协同的内在依据—系统发展要素互补需求第53-54页
        3.3.4 经济与高等教育系统的控制参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第54-56页
        3.3.5 “HEd-Ec”协同发展的自组织机制—涨落及其放大第56-58页
    3.4 “HED-EC”复合系统的混沌特性分析第58-69页
        3.4.1 混沌理论综述第58-63页
        3.4.2 系统的非线性机制与混沌性第63-64页
        3.4.3 复杂系统的混沌特性与协调发展第64-65页
        3.4.4 “Ed-Ec”复合系统混沌辨识与演化行为分析第65-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HED-EC”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第71-80页
    4.1 协调发展评价概述第71-72页
    4.2 “HED-EC”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72-75页
        4.2.1 “HEd-Ec”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及其构建立原则第72-73页
        4.2.2 指标体系构建第73-75页
    4.3 “HED-EC”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研究第75-79页
        4.3.1 “HEd-Ec”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第75-77页
        4.3.2 “HEd-Ec”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实例研究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基于混沌理论的“HED-EC”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第80-96页
    5.1 基于混沌理论的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模拟与预测模型第81页
    5.2 系统协调发展度混沌辨识与演化行为分析第81-87页
        5.2.1 系统混沌辨识方法第81-84页
        5.2.2 “HEd-Ec”复合系统协调度预测方程的动态行为条件分析第84-87页
    5.3 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模拟预测与优化控制第87-93页
        5.3.1 基于演化过程的预测第87-88页
        5.3.2 系统协调发展度的优化控制第88-93页
    5.4 “HED-EC”复合系统的仿真研究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六章 “HED-EC”复合系统的协同管理第96-103页
    6.1 “HED-EC”复合系统与管理科学的耦合第96-97页
    6.2 “HED-EC”复合系统与管理科学的协同第97-99页
    6.3 “HED-EC”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科学管理观第99-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6页
    7.1 全文总结第103-104页
    7.2 今后研究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5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15-116页
附件第116-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多孔有机聚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