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绪论第7-11页
    1.1 目的和意义第7页
    1.2 文献综述第7-8页
    1.3 研究方式第8-9页
    1.4 文章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第9-11页
第2章 信用证欺诈的概述及理论问题第11-23页
    2.1 信用证概述第11-14页
        2.1.1 信用证的概念第11-13页
        2.1.2 信用证的法律性质第13-14页
    2.2 信用证欺诈的相关理论第14-23页
        2.2.1 信用证欺诈的定义第14-15页
        2.2.2 信用证欺诈的类型第15-18页
        2.2.3 信用证诈骗罪与信用证欺诈的不同第18页
        2.2.4 信用证欺诈的特点第18-19页
        2.2.5 信用证欺诈成因第19-23页
第3章 信用证欺诈的国际规制第23-25页
    3.1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23-24页
    3.2 《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第24-25页
第4章 世界主要典型国家规制信用证欺诈的比较研究第25-37页
    4.1 美国第25-32页
        4.1.1 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Sztejn案第25-26页
        4.1.2 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第26-29页
        4.1.3 救济手段第29-31页
        4.1.4 欺诈例外原则之例外第31-32页
    4.2 英国第32-35页
        4.2.1 典型案例第32-33页
        4.2.2 英美两国在适用例外原则中的分析与比较第33-35页
    4.3 德国第35页
        4.3.1 援引民商法原则对欺诈进行规制第35页
        4.3.2 开证人拒付的义务第35页
    4.4 法国-禁止权利滥用下的欺诈抗辩第35-37页
第5章 我国打击信用证欺诈的现状第37-45页
    5.1 中国规制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发展第37-38页
        5.1.1 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第37-38页
        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第38页
    5.2 我国关于欺诈例外原则的具体适用第38-39页
    5.3 欺诈例外原则的豁免第39-40页
    5.4 我国法律在防范信用证欺诈中的不足第40-45页
        5.4.1 未对信用证欺诈做出明确界定第40-41页
        5.4.2 未明确欺诈的认定标准第41页
        5.4.3 对受益人欺诈的规制有瑕疵第41-42页
        5.4.4 对申请人欺诈的规制有待明确第42-43页
        5.4.5 对于合谋欺诈规范不完全第43-45页
第6章 规制我国信用证欺诈的法律建议第45-49页
    6.1 增加关于信用证的相关立法第45页
    6.2 明确实质性欺诈的具体内涵第45-46页
    6.3 明确对第三人欺诈的法律适用第46-47页
    6.4 调整相关条文,涵盖欺诈的主要类型第47页
    6.5 明确当事人举证责任,提高证明标准第47-48页
    6.6 明确银行的拒付权第48-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壳及中空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微结构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的公告效应和对股价波动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