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9页 |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11-12页 |
1.2 多钼钒氧簇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1.2.1 经典饱和结构的多钼钒氧簇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非传统结构的多钼钒氧簇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3 有机配体和过渡金属修饰的多钼钒氧簇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4 混配型多钼钒氧簇的研究 | 第19-21页 |
1.3 过渡金属修饰的杂多钼酸盐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4 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多钼钒氧簇[VMO7O28]9-与CU(II)的配位组装、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29-47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合成 | 第29-30页 |
2.3 结构 | 第30-38页 |
2.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 | 第30-35页 |
2.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35-38页 |
2.4 表征 | 第38-41页 |
2.4.1 红外光谱 | 第38页 |
2.4.2 热重分析 | 第38-39页 |
2.4.3 紫外-可见光谱 | 第39-40页 |
2.4.4 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 | 第40-41页 |
2.5 水溶液中稳定性的研究 | 第41页 |
2.6 磁性研究 | 第41-43页 |
2.7 合成讨论 | 第43-44页 |
2.8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多钼钒氧簇[VMO7O28]9-与混合过渡金属的配位组装、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47-69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合成 | 第47-48页 |
3.3 结构 | 第48-59页 |
3.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48-56页 |
3.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56-59页 |
3.4 表征 | 第59-63页 |
3.4.1 红外光谱 | 第59页 |
3.4.2 热重分析 | 第59-60页 |
3.4.3 紫外-可见光谱 | 第60-61页 |
3.4.4 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 | 第61-63页 |
3.5 表面光电压谱测试 | 第63页 |
3.6 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 第63-64页 |
3.7 磁性研究 | 第64-67页 |
3.8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多钼钒氧簇无机/有机杂化体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69-85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合成 | 第69-70页 |
4.3 结构 | 第70-74页 |
4.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70-72页 |
4.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72-74页 |
4.4 表征 | 第74-77页 |
4.4.1 红外光谱 | 第74-75页 |
4.4.2 热重分析 | 第75页 |
4.4.3 粉末X-射线衍射谱(PXRD) | 第75页 |
4.4.4 紫外-可见光谱 | 第75-77页 |
4.5 磁性研究 | 第77页 |
4.6 化合物10的光致变色和光致磁性研究 | 第77-81页 |
4.7 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五章 砷钼钒氧簇与CU(II)的配位组装、结构和半导体性质研究 | 第85-101页 |
5.1 引言 | 第85页 |
5.2 合成 | 第85-86页 |
5.3 结构 | 第86-90页 |
5.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86-88页 |
5.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88-90页 |
5.4 表征 | 第90-93页 |
5.4.1 红外光谱 | 第90-91页 |
5.4.2 粉末X-射线衍射谱(PXRD) | 第91页 |
5.4.3 热重分析 | 第91页 |
5.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91-92页 |
5.4.5 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 | 第92-93页 |
5.5 磁性研究 | 第93-96页 |
5.6 类半导体性质的研究 | 第96-98页 |
5.6.1 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 | 第96-97页 |
5.6.2 表面光电压谱测试 | 第97页 |
5.6.3 光电流响应测试 | 第97-98页 |
5.6.4 光电催化氧化甲醇 | 第98页 |
5.7 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