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9页 |
1.1 光催化概述 | 第11-14页 |
1.1.1 Ti 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1.2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 第12页 |
1.1.3 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治理领域的应用 | 第12-14页 |
1.2 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14-22页 |
1.2.1 形貌调控 | 第14-16页 |
1.2.2 活性晶面的调控 | 第16-19页 |
1.2.3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水热法制备策略 | 第19-22页 |
1.3. 铋系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1.3.1 钛酸铋系列光催化剂 | 第22-25页 |
1.3.2 卤氧铋系列光催化剂 | 第25-28页 |
1.4 石墨烯基光催化复合材料 | 第28-31页 |
1.4.1 石墨烯的基本性质 | 第28页 |
1.4.2 石墨烯基复合光催化剂 | 第28-31页 |
1.5 金属/半导体杂化结构 | 第31-36页 |
1.5.1 等离子体金属/半导体杂化结构的性质 | 第31-32页 |
1.5.2 等离子体金属/半导体杂化结构反应的基本原理 | 第32页 |
1.5.3 等离子体金属/半导体杂化光催化剂 | 第32-36页 |
1.6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36-39页 |
第二章 Bi_(12)Ti O_20单晶的形貌控制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39-58页 |
2.1 前言 | 第39-40页 |
2.2 制备与表征 | 第40-49页 |
2.2.1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2.2.1.1 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2.2.1.2 催化剂制备 | 第41页 |
2.2.1.3 光催化反应装置 | 第41-42页 |
2.2.1.4 光催化过程及其监测 | 第42-43页 |
2.2.2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2.2.2.1 形貌控制制备Bi_(12)Ti O_20 | 第43-44页 |
2.2.2.2 XRD分析 | 第44-45页 |
2.2.2.3 TEM和HRTEM分析 | 第45-46页 |
2.2.2.4 UV–vis/DRS分析 | 第46-47页 |
2.2.2.5 XPS分析 | 第47-48页 |
2.2.2.6 孔隙率分析 | 第48-49页 |
2.3 形貌形成机理研究 | 第49-53页 |
2.3.1 单晶B_(12)Ti O_20纳米花的形貌生长过程研究 | 第49-51页 |
2.3.2 NO_3–离子及其浓度对Bi_(12)Ti O_20形貌调控的作用 | 第51-53页 |
2.4 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3-57页 |
2.4.1 模拟太阳光光催化降解MO和PNP研究 | 第53-55页 |
2.4.2 模拟太阳光矿化MO和PNP研究 | 第55页 |
2.4.3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 第55-56页 |
2.4.4 讨论 | 第56-57页 |
2.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自组装制备Bi_(12)Ti O_20–石墨烯分级纳米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58-77页 |
3.1 前言 | 第58-59页 |
3.2 制备与表征 | 第59-68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59-62页 |
3.2.1.1 试剂与仪器 | 第59-60页 |
3.2.1.2 催化剂制备 | 第60-61页 |
3.2.1.3 光电化学实验 | 第61页 |
3.2.1.4 光催化过程及其监测 | 第61-62页 |
3.2.2 表征 | 第62-68页 |
3.2.2.1 XRD分析 | 第62页 |
3.2.2.2 Raman分析 | 第62-63页 |
3.2.2.3 FT?IR分析 | 第63-64页 |
3.2.2.4 XPS分析 | 第64-65页 |
3.2.2.5 UV–vis/DRS分析 | 第65-66页 |
3.2.2.6 TEM和SEM分析 | 第66-68页 |
3.3 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8-76页 |
3.3.1 实验部分 | 第68-71页 |
3.3.1.1 模拟太阳光催化降解水中MO和PNP | 第68-70页 |
3.3.1.2 催化剂循环使用评价 | 第70-71页 |
3.3.2 光催化降解PNP机理研究 | 第71-76页 |
3.3.2.1 光电化学性质 | 第71-72页 |
3.3.2.2 荧光测定 | 第72页 |
3.3.2.3 自由基和空穴捕获实验 | 第72-74页 |
3.3.2.4 降解路径 | 第74-76页 |
3.4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形貌控制制备Pt-Bi OBr及其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和四溴双酚A活性研究 674.1 前言 | 第77-97页 |
4.1 前言 | 第77-78页 |
4.2 制备与表征 | 第78-89页 |
4.2.1 实验部分 | 第78-81页 |
4.2.1.1 试剂与仪器 | 第78-79页 |
4.2.1.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9-80页 |
4.2.1.3 Bi OBr/Ti和Pt-Bi OBr/Ti电极的制备 | 第80页 |
4.2.1.4 光电化学实验 | 第80页 |
4.2.1.5 光催化过程及其监测 | 第80-81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81-89页 |
4.2.2.1 FESEM分析 | 第82页 |
4.2.2.2 XRD分析 | 第82-83页 |
4.2.2.3 TEM分析 | 第83-85页 |
4.2.2.4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 | 第85-86页 |
4.2.2.5 UV–vis/DRS分析 | 第86-87页 |
4.2.2.6 光电化学性质 | 第87-89页 |
4.3 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89-96页 |
4.3.1 模拟太阳光和可见光光催化降解PNP和TBBPA | 第89-92页 |
4.3.2 光催化降解PNP机理研究 | 第92-94页 |
4.3.3 光催化降解TBBPA路径 | 第94-96页 |
4.4 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