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法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其他论文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浅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消费社会的根基——“物”第10-16页
    1.1“物”的提问第10-12页
        1.1.1“物”的双重意义第11-12页
    1.2 走向符号的“物”第12-14页
        1.2.1“物”的“功能性”第12-13页
        1.2.2“物”的“超越功能”第13-14页
    1.3“物”的最终出路第14-16页
第二章 符号帝国的建立——消费社会第16-23页
    2.1“消费”和“消费社会”的定义第16-18页
        2.1.1 鲍德里亚的“消费”第16-17页
        2.1.2 什么是“消费社会”第17-18页
    2.2 消费社会的特征第18-20页
        2.2.1 被物所包围的时代——丰盛世界第18页
        2.2.2 身体成为最美的消费品第18-19页
        2.2.3 以符号为目的的消费第19-20页
        2.2.4 大众媒介的霸权与统治第20页
    2.3 消费社会的实现方式第20-23页
        2.3.1 差异的制造第20-21页
        2.3.2 广告的作用第21-23页
第三章 消费社会中的技术思想第23-28页
    3.1 技术物第23-25页
        3.1.1 技术物与技术第24页
        3.1.2 技术物与人第24-25页
        3.1.3 技术物与灾难第25页
    3.2 媒介技术第25-28页
第四章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第28-33页
    4.1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第28-29页
        4.1.1 技术对劳动资本的影响第28页
        4.1.2 技术对劳动的异化第28-29页
        4.1.3 技术对劳动产品的异化第29页
    4.2 马克思技术批判的最终走向第29-30页
    4.3 鲍德里亚与马克思技术思想对比第30-33页
        4.3.1 相同之处第30-31页
        4.3.2 不同之处第31-33页
第五章 消费社会理论的评价及启示第33-45页
    5.1 合理性第33-37页
        5.1.1 对于消费的新的解读第33-34页
        5.1.2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第34-36页
        5.1.3 消费社会是符号控制下的虚荣社会第36-37页
    5.2 局限性第37-41页
        5.2.1 对人的现实主体的消解第37-38页
        5.2.2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误读第38-39页
        5.2.3 陷入技术悲观主义第39-41页
    5.3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对我国的启示第41-45页
        5.3.1 重视物质生产的发展第41-42页
        5.3.2 增强竞争观念,树立品牌意识第42页
        5.3.3 以使用价值为消费尺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42-43页
        5.3.4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池塘气单胞菌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下一篇:人类嵌合体实验的责任伦理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