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微生物性鱼病论文

池塘气单胞菌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2-26页
    1.1 气单胞菌及其引起的疾病第12-15页
        1.1.1 嗜水气单胞菌第13页
        1.1.2 温和气单胞菌第13-14页
        1.1.3 杀鲑气单胞菌第14页
        1.1.4 豚鼠气单胞菌第14页
        1.1.5 维氏气单胞菌第14-15页
    1.2 气单胞菌鉴定方法第15-21页
        1.2.1 传统鉴定方法第15-17页
        1.2.2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第17-21页
        1.2.3 免疫学检测方法第21页
    1.3 毒力基因第21-23页
        1.3.1 气溶素第21-22页
        1.3.2 溶血素第22页
        1.3.3 丝氨酸蛋白酶第22页
        1.3.4 外膜蛋白第22-23页
        1.3.5 肠毒素第23页
    1.4 气单胞菌的生态分布与水产动物疾病第23-24页
    1.5 本研究的意义第24-26页
2 16SrRNA-PFLP方法检测池塘环境的气单胞菌第26-40页
    2.1 材料第26-27页
        2.1.1 样品来源第26页
        2.1.2 培养基及试剂第26-27页
        2.1.3 仪器第27页
    2.2 方法第27-30页
        2.2.1 样品处理第27页
        2.2.2 细菌分离、纯化第27页
        2.2.3 细菌保存第27-28页
        2.2.4 氧化酶测试第28页
        2.2.5 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第28-29页
        2.2.7 气单胞菌gyrB基因检测第29页
        2.2.8 16SrRNA-RFLP分析第29-30页
        2.2.9 序列测定及结果分析第30页
    2.3 结果第30-37页
        2.3.1 细菌分离第30-31页
        2.3.2 生化鉴定第31页
        2.3.3 特异性引物鉴定第31-32页
        2.3.4 酶切鉴定第32-34页
        2.3.5 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第34-37页
    2.4 分析与讨论第37-40页
        2.4.1 气单胞菌的鉴别方法第37页
        2.4.2 池塘环境中气单胞菌的分布第37-40页
3 三重PCR检测嗜水气单胞菌方法的建立第40-46页
    3.1 材料第40-41页
        3.1.1 菌株第40页
        3.1.2 试剂及仪器第40-41页
    3.2 方法第41-42页
        3.2.1 细菌培养及基因组DNA提取第41页
        3.2.2 引物设计第41页
        3.2.3 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建立第41页
        3.2.4 多重PCR特异性试验第41-42页
        3.2.5 多重PCR灵敏度试验第42页
        3.2.6 临床分离株的检测第4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3.3.1 三重PCR方法的建立第42页
        3.3.2 方法的特异性第42-43页
        3.3.3 方法的灵敏性第43-44页
        3.3.4 环境菌株的检测第44页
    3.4 讨论第44-46页
        3.4.1 气单胞菌类疾病及其诊断第44-45页
        3.4.2 本实验多重PCR鉴定方法的探讨第45-46页
4 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的ERIC基因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第46-58页
    4.1 材料第46页
        4.1.1 实验菌株第46页
        4.1.2 仪器设备及试剂第46页
    4.2 方法第46-49页
        4.2.1 菌株的活化第46-47页
        4.2.2 DNA模板的制备第47页
        4.2.3 ERIC基因扩增第47页
        4.2.4 核酸电泳第47页
        4.2.5 聚类分析第47-48页
        4.2.6 毒力基因检测第48页
        4.2.7 PCR产物电泳检测第48-49页
    4.3 结果第49-55页
        4.3.1 ERIC-PCR第49-52页
        4.3.2 毒力基因扩增第52-55页
    4.4 分析与讨论第55-58页
        4.4.1 维氏气单胞菌ERIC分型第55-56页
        4.4.2 维氏气单胞菌毒力基因检测第56-58页
5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附录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岸经贸互动的政治效应
下一篇: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