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11页 |
| 第一章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 第11-18页 |
| 一、相关问题概述 | 第11页 |
| (一)先进分子的界定 | 第11页 |
|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 | 第11页 |
|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论述 | 第11-14页 |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 第11-12页 |
|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 第12-13页 |
| (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 第13-14页 |
| 三、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 | 第14-18页 |
| (一)新文化运动的启蒙 | 第14-15页 |
|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第15-16页 |
| (三)五四运动开启中国革命新阶段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 | 第18-24页 |
| 一、社会主义的早期传播 | 第18-19页 |
| (一)早期接触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 第18页 |
| (二)早期传播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二、吸收与进一步传播社会主义 | 第19-21页 |
| (一)发表刊物介绍社会主义 | 第19-20页 |
| (二)组织团体宣传社会主义 | 第20-21页 |
| 三、开展有关思想的大辩论 | 第21-24页 |
| (一)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 第21-22页 |
|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 第22-23页 |
| (三)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 | 第24-29页 |
| 一、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国共产党 | 第24-25页 |
|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 第24页 |
|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特点 | 第24-25页 |
| 二、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 | 第25-27页 |
| (一)五四运动前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 第25-26页 |
| (二)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迈向新道路 | 第26-27页 |
| 三、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 第27-29页 |
| (一)众望所归的工人阶级 | 第27页 |
| (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的当代启示 | 第29-37页 |
|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第29-31页 |
|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 | 第29页 |
|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29-30页 |
| (三)创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路径 | 第30-31页 |
|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原则 | 第31-34页 |
| (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 第31-32页 |
| (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第32-33页 |
| (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第33-34页 |
| 三、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第34-37页 |
|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 第34页 |
| (二)锐意改革实现创新 | 第34-35页 |
| (三)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内涵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