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苕溪渔隐丛话》中胡仔的宋诗学观的具体表现 | 第10-28页 |
(一) 胡仔对宋诗发展的看法 | 第10-13页 |
1. 宋诗发的线索和轨迹 | 第10-12页 |
2. 宋诗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 第12-13页 |
(二) 对宋代诗人的看法 | 第13-18页 |
1. 胡仔推崇的宋诗人 | 第13-15页 |
2. 胡仔批评的宋诗人 | 第15-16页 |
3. 胡仔对宋诗人的论述方法 | 第16-18页 |
(三) 胡仔对宋诗的特点的看法 | 第18-24页 |
1. 雅正含蓄 | 第18-19页 |
2. 才学为诗 | 第19-21页 |
3. 炼字炼句 | 第21页 |
4. 平淡自然 | 第21-23页 |
5. 理趣哲思 | 第23-24页 |
(四) 胡仔对于宋诗特点成因的看法 | 第24-28页 |
1. 宋代学风盛行,文人学识相对较高 | 第24-25页 |
2. 宋人最推崇前代的陶渊明杜甫 | 第25-27页 |
3. 对“宋初三体”的反拨借鉴 | 第27-28页 |
二、胡仔的宋诗观的特点 | 第28-34页 |
(一) 胡仔的诗学观不成体系,但思想一以贯之 | 第28-30页 |
1.胡仔的宋诗观的诗学体系构架不是很系统 | 第28-29页 |
2. 胡仔的诗学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 第29-30页 |
(二) 胡仔的诗学观讲求才学基础和事实考证 | 第30-31页 |
(三) 胡仔宋诗观魏庆之《诗人玉屑》宋诗观的比较 | 第31-34页 |
1. 魏庆之《诗人玉屑》的诗学观特点 | 第31-32页 |
2. 胡仔诗学观与魏庆之诗学观的不同 | 第32-34页 |
三、胡仔宋诗观的来源与影响 | 第34-44页 |
(一) 胡仔宋诗观的来源 | 第34-39页 |
1. 胡仔的宋诗观来源于对宋代各家的诗话的总结借鉴 | 第34-37页 |
2. 胡仔的宋诗观来源于自身诗歌创作实践 | 第37-39页 |
(二) 胡仔宋诗观的影响 | 第39-44页 |
1. 胡仔宋诗观对宋元时代的影响 | 第39-42页 |
2. 胡仔胡仔诗学观在明清时代的影响 | 第42-44页 |
四、胡仔宋诗观的得失 | 第44-50页 |
(一) 胡仔的宋诗观的贡献 | 第44-47页 |
1. 胡仔的宋诗学观对宋诗的认识是全面的 | 第44-45页 |
2. 胡仔诗学观的用事论对宋诗学的认识最深刻 | 第45-46页 |
3. 胡仔的宋诗学观能直面江西派的弊端,利于整顿诗坛气象 | 第46-47页 |
(二) 胡仔宋诗学观的局限 | 第47-50页 |
1. 诗创水平制约其诗论水平 | 第47-48页 |
2. 理论魄力制约理论高度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一) 专著类 | 第52页 |
(二) 期刊论文 | 第52-53页 |
(三) 学位论文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