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堰塞湖分类与风险等级 | 第11页 |
1.2.2 堰塞湖破坏方式与机理 | 第11-12页 |
1.2.3 堰塞湖安全评估 | 第12页 |
1.2.4 堰塞湖治理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哈姆山堰塞湖基本概况 | 第16-24页 |
2.1 工程位置与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8页 |
2.1.1 工程位置 | 第16-17页 |
2.1.2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2.2 堰塞湖概况 | 第18-22页 |
2.2.1 堰塞湖形成前的库区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2.2.2 堰塞湖形成过程 | 第19页 |
2.2.3 堰塞坝现状 | 第19-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水文特性与溃坝计算分析 | 第24-42页 |
3.1 流域水文气象概况 | 第24-25页 |
3.1.1 气候特征 | 第24页 |
3.1.2 暴雨洪水特性 | 第24页 |
3.1.3 水文基本资料 | 第24-25页 |
3.2 径流计算 | 第25-29页 |
3.2.1 统计参数计算 | 第25-26页 |
3.2.2 典型年分配计算 | 第26-29页 |
3.2.3 合理性分析 | 第29页 |
3.3 洪水计算 | 第29-39页 |
3.3.1 设计洪水计算 | 第29-33页 |
3.3.2 分期洪水计算 | 第33-35页 |
3.3.3 溃坝洪水计算 | 第35-39页 |
3.4 泥沙分析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第42-60页 |
4.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42-48页 |
4.1.1 地形地貌 | 第42-43页 |
4.1.2 地层岩性 | 第43-44页 |
4.1.3 地质构造 | 第44-47页 |
4.1.4 地震 | 第47页 |
4.1.5 水文地质 | 第47-48页 |
4.2 堰塞坝物质组成及物理力学特性 | 第48-50页 |
4.3 堰塞坝坝基、坝肩地质条件 | 第50-53页 |
4.3.1 堰塞坝坝址区基础地层岩性 | 第50页 |
4.3.2 坝址区地质构造 | 第50-51页 |
4.3.3 水文地质 | 第51-53页 |
4.3.4 坝基及坝肩工程地质条件 | 第53页 |
4.4 堰塞坝及坝基、坝肩地质条件评价 | 第53-56页 |
4.4.1 坝体质量工程地质评价 | 第53-54页 |
4.4.2 坝基滑动及沉陷稳定问题 | 第54-55页 |
4.4.3 坝基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 | 第55-56页 |
4.4.4 坝肩稳定及绕渗问题 | 第56页 |
4.5 堰塞坝及其上下游河槽演变 | 第56-57页 |
4.5.1 溃决前后堰塞坝及下游河槽地形变化概述 | 第56页 |
4.5.2 下游河床演变分析 | 第56-57页 |
4.5.3 上游河槽淹没情况分析 | 第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5章 堰塞坝稳定分析 | 第60-92页 |
5.1 堰塞湖工程基本资料 | 第60页 |
5.2 堰塞坝泄流槽抗冲刷稳定性分析 | 第60-61页 |
5.3 堰塞坝及泄洪槽两侧岸坡稳定性分析 | 第61-67页 |
5.4 堰塞坝坝体平面渗流稳定分析 | 第67-76页 |
5.4.1 经验公式解析法 | 第68-69页 |
5.4.2 平面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法 | 第69-75页 |
5.4.3 堰塞坝及坝肩绕渗稳定分析 | 第75-76页 |
5.5 堰塞坝河槽两岸边坡灾害发育状况及稳定性评价 | 第76-77页 |
5.5.1 边坡灾害发育状况 | 第76-77页 |
5.5.2 边坡稳定性评价 | 第77页 |
5.6 堰塞坝左右岸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7-90页 |
5.6.1 高边坡的破坏形成机制定性分析与评价 | 第77-79页 |
5.6.2 库区左岸边坡稳定分析 | 第79-80页 |
5.6.3 库区右岸边坡稳定分析 | 第80-85页 |
5.6.4 右岸高边坡H01潜在崩塌体稳定分析与评价 | 第85-88页 |
5.6.5 H02潜在滑移体稳定性定量计算与评价 | 第88-9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哈姆山堰塞湖综合治理 | 第92-98页 |
6.1 堰塞湖治理原则与治理总布置 | 第92页 |
6.1.1 哈姆山堰塞湖治理原则 | 第92页 |
6.1.2 堰塞湖治理总布置 | 第92页 |
6.2 堰塞坝泄流槽治理 | 第92-94页 |
6.2.1 堰塞坝泄流槽方案比选 | 第92-93页 |
6.2.2 堰塞坝泄流槽设计 | 第93-94页 |
6.3 左岸堰体局部边坡修正防护设计 | 第94-95页 |
6.4 右岸堰塞体处理措施 | 第95-96页 |
6.5 堰塞体监测设计 | 第96-9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7.1 结论 | 第98-99页 |
7.2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