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侵权责任概述 | 第12-22页 |
1.1 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第三者” | 第12-16页 |
1.1.1“第三者”的概念 | 第12页 |
1.1.2 第三者的主要类型 | 第12-14页 |
1.1.3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之界定 | 第14-16页 |
1.2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侵权行为侵犯的客体—配偶权 | 第16-22页 |
1.2.1 配偶权设立之争 | 第16-17页 |
1.2.2 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配偶权之辨析 | 第17-18页 |
1.2.3 配偶权的特殊性 | 第18-22页 |
第2章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承担侵权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法理基础 | 第22-25页 |
2.1.1 道德规范是法律的来源地 | 第22-23页 |
2.1.2 法律的特殊规范作用 | 第23页 |
2.1.3 法律与道德共同调整破坏婚姻关系的侵权行为 | 第23-25页 |
2.2 请求权基础 | 第25-28页 |
2.2.1 婚姻关系的法律性质 | 第25-26页 |
2.2.2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 第26-28页 |
第3章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之行为属民事侵权行为 | 第28-31页 |
3.1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之行为具有民事违法性 | 第28页 |
3.2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之行为给婚姻无过错方造成了损害事实 | 第28-29页 |
3.3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之行为与婚姻无过错方之损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 | 第29页 |
3.4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具有侵害他人配偶权的主观过错 | 第29-31页 |
第4章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侵权责任中的共同侵权 | 第31-34页 |
4.1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共同侵权的特殊性 | 第31-32页 |
4.1.1 主体特定性 | 第31页 |
4.1.2 过错的共同性 | 第31-32页 |
4.1.3 损害后果统一性 | 第32页 |
4.1.4 因果关系的唯一性 | 第32页 |
4.2 我国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局限 | 第32-34页 |
4.2.1 共同侵权责任主体缺失 | 第32-33页 |
4.2.2 婚内侵权责任制度缺失 | 第33-34页 |
第5章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侵权责任的承担 | 第34-43页 |
5.1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4-35页 |
5.2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侵权责任承担的形式 | 第35-38页 |
5.2.1 财产损害赔偿责任承担 | 第35-38页 |
5.2.2 非财产侵权责任承担 | 第38页 |
5.3 介入婚姻关系“第三者”民事责任承担的时效及程序性问题 | 第38-43页 |
5.3.1 诉讼时效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38-39页 |
5.3.2 第三者诉讼地位的确定 | 第39-40页 |
5.3.3 举证责任制度设计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