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安宁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6-9页 |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生活安宁权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生活安宁权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生活安宁权涵义 | 第12-16页 |
一、生活安宁权的概念 | 第12-14页 |
二、生活安宁权的特征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生活安宁权与相关权利辨析 | 第16-20页 |
一、生活安宁权与隐私权 | 第16-18页 |
二、生活安宁权与相邻权 | 第18-19页 |
三、生活安宁权与休息权 | 第19页 |
四、生活安宁权与健康权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生活安宁权权能 | 第20-22页 |
一、支配权 | 第20-21页 |
二、处分权 | 第21-22页 |
三、维护权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生活安宁权的域外考察 | 第23-34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生活安宁权 | 第23-26页 |
一、英国生活安宁权的保护 | 第23-24页 |
二、美国生活安宁权的保护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生活安宁权 | 第26-30页 |
一、法国生活安宁权的保护 | 第27-28页 |
二、德国生活安宁权的保护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域外生活安宁权保护之启示 | 第30-33页 |
一、保护模式的启示 | 第30-31页 |
二、保护方式的启示 | 第31页 |
三、保护内容的启示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生活安宁权体系构建 | 第34-45页 |
第一节 我国生活安宁权保护现状 | 第34-35页 |
一、立法保护 | 第34-35页 |
二、司法保护 | 第35页 |
第二节 设立生活安宁权的必要性 | 第35-38页 |
一、完善人格权法律体系 | 第35-36页 |
二、维护人格独立、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 | 第36-37页 |
三、促进安宁社会环境的建立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生活安宁权制度建构 | 第38-44页 |
一、生活安宁权的立法选择 | 第38页 |
二、生活安宁权的行使原则 | 第38-40页 |
三、生活安宁权的侵权救济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