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0-15页 |
1.1 提出背景 | 第10-13页 |
1.1.1 我国学龄期儿童常常遇到的问题 | 第10-11页 |
1.1.2 攀岩运动作为一种冒险刺激性体育项目在全世界普遍开展 | 第11-12页 |
1.1.3 攀岩运动在我国起步晚但推广力度大——重点面向青少年 | 第12-13页 |
1.2 研究价值 | 第13-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攀岩运动 | 第15-17页 |
2.1.1 攀岩运动的功能 | 第15页 |
2.1.2 攀岩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 第15-16页 |
2.1.3 攀岩运动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 学龄期儿童 | 第17-19页 |
2.2.1 学龄期儿童概念定义 | 第17-19页 |
2.2.2 学龄期儿童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3 运动能力 | 第19-20页 |
2.3.1 运动能力的界定 | 第19-20页 |
2.3.2 运动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2.4 研究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30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2 研究对象选择原因 | 第21页 |
3.3 实验设计 | 第21-24页 |
3.3.1 实验目的与假设 | 第21页 |
3.3.1.1 实验目的 | 第21页 |
3.3.1.2 实验假设 | 第21页 |
3.3.2 实验准备 | 第21-22页 |
3.3.3 实验控制 | 第22页 |
3.3.4 攀岩教学课程实施计划 | 第22-23页 |
3.3.5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3.3.6 测量指标 | 第23-24页 |
3.4 测试方法 | 第24-30页 |
3.4.1 体格形态测量及评价 | 第24-25页 |
3.4.1.1 上臂紧张围测量 | 第24页 |
3.4.1.2 前臂紧张围测量 | 第24-25页 |
3.4.2 速度素质测量及评价 | 第25页 |
3.4.3 力量素质测量及评价 | 第25-27页 |
3.4.3.1 握力测试 | 第25-26页 |
3.4.3.2 屈臂悬垂测试 | 第26-27页 |
3.4.4 耐力素质测量及评价 | 第27页 |
3.4.5 柔韧素质测量及评价 | 第27-29页 |
3.4.6 研究分析流程 | 第29-30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48页 |
4.1 身体形态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4.1.1 男生上臂紧张围、前臂紧张围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4.1.2 女生上臂紧张围、前臂紧张围测量结果 | 第32-33页 |
4.1.3 身体形态测量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4.2 速度素质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4.2.1 男生50m跑实验结果 | 第35页 |
4.2.2 女生50m跑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4.2.3 速度素质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3 力量素质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4.3.1 手握力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4.3.1.1 男生手握力前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4.3.1.2 女生手握力前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4.3.2 屈臂悬垂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4.3.2.1 男生屈臂悬垂前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4.3.2.2 女生屈臂悬垂前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 | 第41页 |
4.3.3 力量素质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4 耐力素质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4.4.1 男生50m×8往返跑实验结果 | 第43页 |
4.4.2 女生50m×8往返跑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4.4.3 耐力素质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页 |
4.5 柔韧素质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4.5.1 男生坐位体前屈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4.5.2 女生坐位体前屈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4.5.3 柔韧素质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6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