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搜查制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 文献综述第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三节 结构安排与创新之处第13-15页
        一 结构安排第13-14页
        二 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刑事搜查制度概述第15-22页
    第一节 刑事搜查制度的概念第15页
    第二节 刑事搜查制度的特征第15-17页
        一 刑事搜查具有主体特定性第15-16页
        二 刑事搜查具有国家强制性第16-17页
        三 刑事搜查具有程序法定性第17页
        四 刑事搜查具有任务的双重性第17页
        五 刑事搜查具有侵权性第17页
    第三节 刑事搜查的分类第17-20页
        一 人身搜查和物品搜查第17-18页
        二 有证搜查和无证搜查第18页
        三 同意搜查和强制搜查第18-19页
        四 对现实空间的搜查和对虚拟空间的搜查第19页
        五 白天搜查与夜间搜查第19-20页
    第四节 刑事搜查的价值分析第20-22页
        一 正义价值第20页
        二 秩序价值第20页
        三 效益价值第20-22页
第二章 国外主要国家搜查制度的比较考察第22-31页
    第一节 美国的刑事搜查制度第22-24页
        一 搜查证制度第22-23页
        二 无证搜查制度第23-24页
        三 搜查的对象和理由第24页
        四 搜查的救济第24页
    第二节 德国的刑事搜查制度第24-26页
        一 搜查证制度第24-25页
        二 德国搜查的类型和理由第25页
        三 搜查的实施程序第25页
        四 搜查的救济第25-26页
    第三节 法国的刑事搜查制度第26-27页
        一 法国刑事搜查的对象和理由第26页
        二 无证搜查制度第26页
        三 搜查的实施程序第26-27页
    第四节 日本的刑事搜查制度第27-28页
        一 日本刑事搜查的类型第27页
        二 刑事搜查的理由第27页
        三 搜查的实施程序第27-28页
        四 日本立法对非法搜查的规制第28页
    第五节 主要国家搜查制度的共性及启示第28-31页
        一 以有证搜查为原则,实行令状制度第28页
        二 具有明确的搜查理由第28-29页
        三 注重保障人权第29页
        四 搜查程序严格细化第29页
        五 具有完善的救济程序第29-31页
第三章 我国刑事搜查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第31-40页
    第一节 我国刑事搜查制度立法上的现状第31-32页
        一 我国刑事搜查的有关规定第31页
        二 我国刑事搜查的对象、目的和范围第31页
        三 我国刑事搜查的执行主体第31页
        四 我国刑事搜查的种类第31-32页
        五 我国法律规定的刑事搜查程序第32页
    第二节 我国搜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第32-34页
    第三节 我国搜查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4-40页
        一 对搜查制度没有明确的界定第34-35页
        二 缺乏相应的司法审查制度第35页
        三 启动具有随意性第35-36页
        四 无证搜查程序不规范第36页
        五 行政检查与刑事搜查划分不明确第36-37页
        六 执行程序存在问题第37-38页
        七 对违法搜查的救济制度规定不完善第38-39页
        八 配置不合理,执行权和决定权集中于一身第39-40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搜查制度的完善第40-46页
    一 将搜查纳入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第40页
    二 建立刑事搜查启动程序的司法审查制度第40-41页
    三 明确搜查启动的条件第41页
    四 完善搜查的种类,放宽无证搜查的条件第41-43页
    五 明确行政检查与刑事搜查的界限第43页
    六 完善搜查的执行程序第43-44页
    七 完善刑事搜查的预防和救济机制第44-45页
    八 搜查决定权与执行权分立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金融机会不平等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论当代佛教对印度低种姓人群改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