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港(站)、机场及其技术管理论文--航空港(站)、机场论文--航空港(站)建筑物论文

基于蒙皮热工效应的寒区航站楼节能效果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航站楼建筑的发展第11-12页
        1.1.2 航站楼建筑节能宏观背景第12页
        1.1.3 航站楼建筑节能潜力第12-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建筑节能策略研究第15-16页
        1.3.2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研究第16-17页
        1.3.3 建筑能耗研究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3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基于蒙皮热工效应的寒区航站楼建筑热过程分析第21-44页
    2.1 航站楼建筑热过程第21-24页
        2.1.1 航站楼建筑特征及其热工特性第21-22页
        2.1.2 严寒地区航站楼建筑热过程特性第22-24页
    2.2 建筑蒙皮热工效应第24-27页
        2.2.1 建筑蒙皮热工效应概念第24-26页
        2.2.2 航站楼蒙皮热工效应影响因素第26-27页
    2.3 航站楼建筑的对流换热过程第27-35页
        2.3.1 建筑蒙皮结构开口的直接通风换热第27-32页
        2.3.2 建筑蒙皮结构表面对流换热第32-35页
    2.4 航站楼建筑的辐射换热过程第35-37页
        2.4.1 航站楼建筑的太阳辐射得热第35-36页
        2.4.2 航站楼建筑蒙皮结构外表面长波辐射换热第36-37页
    2.5 航站楼建筑的动态热平衡过程第37-42页
        2.5.1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第37-39页
        2.5.2 蒙皮结构外表面热平衡方程第39-40页
        2.5.3 蒙皮结构内表面热平衡方程第40页
        2.5.4 建筑蒙皮结构传热控制方程式第40-41页
        2.5.5 热平衡方程的温度边界条件计算第41-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寒区航站楼室内外热环境的数值模型第44-52页
    3.1 FLUENT软件介绍与应用第44页
    3.2 严寒地区气候特征第44-47页
        3.2.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第44-45页
        3.2.2 气候特征第45-47页
    3.3 工程概况第47-48页
    3.4 风流动的控制方程和模拟方法第48-51页
        3.4.1 建筑周围风流动的基本控制方程第48-50页
        3.4.2 风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第50-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寒区航站楼蒙皮热工效应的数值模拟第52-76页
    4.1 建筑布局对寒区航站楼蒙皮热工效应的影响第52-63页
        4.1.1 建筑模型的建立第52-53页
        4.1.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4.1.3 不同建筑布局的航站楼周围流场分析第56-59页
        4.1.4 不同建筑布局的建筑蒙皮热工效应分析第59-63页
    4.2 蒙皮结构开口对寒区航站楼蒙皮热工效应的影响第63-75页
        4.2.1 建筑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4.2.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4.2.3 不同开口条件下航站楼室内温度场对比分析第66-73页
        4.2.4 不同开口条件的建筑蒙皮热工效应分析第73-75页
    4.3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建筑蒙皮热工效应模拟实验第76-86页
    5.1 实验前期准备第76-77页
        5.1.1 实验材料第76页
        5.1.2 实验仪器第76-77页
    5.2 实验模型空间的热平衡分析第77-78页
    5.3 建筑开口位置与风向关系对建筑蒙皮热工效应的影响第78-80页
        5.3.1 实验与测试第78-79页
        5.3.2 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第79-80页
    5.4 不同开口条件的建筑蒙皮热工效应模拟实验第80-83页
        5.4.1 实验与测试第80-81页
        5.4.2 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第81-83页
    5.5 不同开口条件模型的蒙皮热工效应分析第83-85页
    5.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6.1 结论第86-87页
    6.2 展望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CO2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
下一篇:一个新型Group 2 Mrp系统的基因克隆、功能鉴定及其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