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酶解与化学改性协同制备新型淀粉基吸附材料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淀粉的化学改性第14-16页
     ·酯化第14-15页
     ·醚化反应第15-16页
   ·多孔淀粉第16-20页
     ·多孔淀粉概述第16页
     ·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第16-17页
     ·用于形成多孔淀粉的淀粉酶第17-18页
     ·多孔淀粉的理化特性第18-19页
     ·多孔淀粉的应用第19页
     ·多孔淀粉的不足第19-20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和酶解协同处理制备多孔淀粉第21-38页
   ·引言第21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1-23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1-22页
     ·实验仪器第22-23页
   ·实验方法第23-29页
     ·α-淀粉酶酶活的测定第23-24页
     ·糖化酶酶活的测定第24-25页
     ·酶解-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协同处理制备新型多孔淀粉第25页
     ·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酶解协同处理制备新型多孔淀粉第25-26页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DS)的测定第26页
     ·吸油性能的测定第26页
     ·吸水性能的测定第2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26-27页
     ·红外谱图分析第27页
     ·Brabender粘度曲线第27-28页
     ·淀粉颗粒粒度分析第28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28-29页
   ·结果分析第29-36页
     ·取代度大小第29-30页
     ·吸水率与吸油率大小第30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0-32页
     ·红外图谱分析第32-33页
     ·Brabender粘度曲线第33-34页
     ·颗粒粒度分析第34-35页
     ·结晶结构和结晶度分析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醋酸酯改性和酶解协同处理制备多孔淀粉第38-53页
   ·引言第38-39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9-40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39页
     ·实验仪器第39-40页
   ·实验方法第40-42页
     ·醋酸酯改性-酶解多孔淀粉的制备第40页
     ·酶解-醋酸酯改性多孔淀粉的制备第40页
     ·醋酸酯淀粉取代度(DS)的测定第40-41页
     ·淀粉溶解率和膨胀率的测定第41页
     ·透光率的测定第41-42页
     ·吸水性能的测定第42页
     ·吸油性能的测定第4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2页
     ·红外谱图分析第42页
     ·淀粉颗粒粒度分析第42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42页
   ·结果分析第42-51页
     ·取代度大小第42-43页
     ·溶解度和膨胀率的大小第43-44页
     ·透光率的大小第44-45页
     ·吸水率与吸油率大小第45-47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7-48页
     ·红外图谱分析第48-49页
     ·颗粒粒度分析第49-50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羟丙基化改性-酶解协同处理制备多孔淀粉第53-66页
   ·引言第53-54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4-55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54页
     ·实验仪器第54-55页
   ·实验方法第55-58页
     ·羟丙基化改性-酶解制备新型吸附材料第55页
     ·酶解-羟丙基化改性制备新型吸附材料第55页
     ·取代度测定第55-57页
     ·淀粉溶解度和膨胀率的测定第57页
     ·透光率的测定第57页
     ·吸水性能的测定第57-58页
     ·吸油性能的测定第5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58页
     ·淀粉颗粒粒度分析第58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58页
   ·结果分析第58-65页
     ·取代度分析第58-59页
     ·溶解度和膨胀率的大小第59页
     ·透光率的大小第59-60页
     ·吸水性能的测定第60-61页
     ·吸油性能的测定第61-6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62-63页
     ·颗粒粒度分析第63页
     ·结晶结构和结晶度分析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酶解与酯化改性协同制备的吸附材料在粉末油脂中的应用第66-72页
   ·前言第66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6-67页
   ·实验方法第67-69页
     ·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第67页
     ·粉末精油挥发性评价方法第67页
     ·DHA藻油的加速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第67-69页
   ·结果分析第69-71页
     ·粉末精油的性质第69页
     ·粉末DHA藻油的氧化稳定性第69-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酶解和羟丙基化协同改性淀粉在固体蚝油中的应用第72-78页
   ·前言第72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72-73页
   ·实验方法第73-75页
     ·蚝油的制备第73页
     ·固体蚝油制备过程第73-74页
     ·固体耗油的吸潮性实验第74页
     ·pH值第74页
     ·固体蚝油中的氨态氮的测定第74-75页
   ·结果分析第75-77页
     ·固体蚝油的吸潮性第75页
     ·固体蚝油的pH第75-76页
     ·固体蚝油的氨态氮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一、结论第78-79页
 二、创新点第79页
 三、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件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POE共混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热处理植物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