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原始资料的挖掘 | 第12页 |
(二)传记类资料不断丰富 | 第12页 |
(三)期刊论文类资料不断发展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目的、内容、关键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三)研究的关键 | 第14页 |
(四)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可行性 | 第14-15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李更生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 第17-23页 |
一、李更生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二、李更生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 第18-23页 |
(一)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借鉴 | 第18-19页 |
(二)教育实践是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前提 | 第19-20页 |
(三)近代民主革命思潮是教育思想的基础 | 第20-21页 |
(四)近现代西方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完善的外在条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李更生教育改革实践 | 第23-31页 |
一、锐意改革,建设省立八中 | 第23-26页 |
(一)践行平民教育思想,争取多出人才 | 第23-24页 |
(二)开放办学,满足学习需要 | 第24-25页 |
(三)重视人才,礼遇名师 | 第25-26页 |
二、无私无畏,成志中学得以发展 | 第26-28页 |
(一)临危受命,入校约法 | 第26页 |
(二)转赠私产,政府为成志中学立案 | 第26-27页 |
(三)卧薪尝胆,为校舍集资 | 第27-28页 |
三、激浊扬清,重振省立九中 | 第28-29页 |
四、树立旗帜,担任六师附小主事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李更生教育思想的内容 | 第31-36页 |
一、重视德育、爱国为上 | 第31页 |
二、办学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第31-32页 |
三、民主治校、尊师爱生 | 第32页 |
四、注重实践、求取真知 | 第32-33页 |
(一)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从事上磨练 | 第32-33页 |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求得真理 | 第33页 |
五、因地制宜,厉行新制 | 第33-34页 |
六、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李更生教育思想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 第36-42页 |
一、李更生教育思想评析 | 第36-38页 |
(一)教育思想特征 | 第36-37页 |
(二)历史地位与影响 | 第37-38页 |
二、李更生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 | 第38-42页 |
(一)进一步思想解放,更新教育观念 | 第38-39页 |
(二)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 第39页 |
(三)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不容忽视 | 第39-40页 |
(四)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