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智能材料论文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低温气敏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46页
    1.1 气敏材料概述第12-20页
    1.2 复合气敏材料概述第20-26页
    1.3 复合材料气敏机理第26-35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6页
2 聚噻吩/石墨烯/WO_3复合材料制备及其低温气敏性能第46-65页
    2.1 前言第46-47页
    2.2 聚噻吩/石墨烯二元复合材料第47-53页
        2.2.1 石墨烯的制备第47-48页
        2.2.2 聚噻吩/石墨烯制备第48页
        2.2.3 表征仪器第48页
        2.2.4 气敏元件制作与气敏测试第48-50页
        2.2.5 聚噻吩/石墨烯制备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2.3 聚噻吩/石墨烯/WO_3三元复合材料第53-54页
        2.3.1 石墨烯/WO_3制备第54页
        2.3.2 聚噻吩/石墨烯/WO_3合成第54页
    2.4 聚噻吩/石墨烯/WO_3制备结果与讨论第54-62页
        2.4.1 X射线衍射分析第54-55页
        2.4.2 红外光谱分析第55-56页
        2.4.3 形貌表征第56-57页
        2.4.4 透射电镜分析第57页
        2.4.5 三元材料比表面积第57-58页
        2.4.6 气敏性能第58-60页
        2.4.7 气敏机理讨论第60-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3 聚吡咯/石墨烯/In_2O_3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室温气敏性能第65-78页
    3.1 前言第65-66页
    3.2 实验部分第66-69页
        3.2.1 三维石墨烯制备第66-67页
        3.2.2 二元材料石墨烯/In_2O_3制备第67页
        3.2.3 三元材料聚吡咯/石墨烯/In_2O_3合成第67页
        3.2.4 样品表征仪器第67页
        3.2.5 气敏测试、试剂及仪器设备第67-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76页
        3.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69-70页
        3.3.2 红外光谱分析第70页
        3.3.3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第70-72页
        3.3.4 三元材料比表面积第72页
        3.3.5 室温气敏性能第72-74页
        3.3.6 室温NH_3气敏机理讨论第74-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4 聚苯胺/石墨烯/TiO_2复合材料制备及室温氨敏性能第78-92页
    4.1 前言第78-79页
    4.2 实验部分第79-81页
        4.2.1 氧化石墨烯合成与修饰第79-80页
        4.2.2 多孔无定型TiO_2前驱物合成第80页
        4.2.3 含有还原态的TiO_2纳米颗粒合成第80页
        4.2.4 含有还原态的TiO_2纳米颗粒修饰第80页
        4.2.5 含有还原态的TiO_2/GO合成第80页
        4.2.6 PANI/TiO_2/GO合成第80-81页
        4.2.7 表征手段第8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1-88页
        4.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81页
        4.3.2 拉曼光谱分析第81-82页
        4.3.3 红外光谱分析第82页
        4.3.4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第82-83页
        4.3.5 TiO_2还原态分析第83-84页
        4.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第84-85页
        4.3.7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85页
        4.3.8 常温气敏性能测试第85-87页
        4.3.9 常温氨敏机理第87-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5 导电高分子/ZnO复合材料制备及紫外光激发下室温气敏性能第92-115页
    5.1 前言第92-93页
    5.2 实验部分第93-95页
        5.2.1 聚苯胺纳米线/氧化锌纳米片合成第93页
        5.2.2 聚噻吩/富含氧空位的氧化锌合成第93-94页
        5.2.3 实验表征第94页
        5.2.4 紫外光激发气敏测试方法与设备第94-95页
    5.3 聚苯胺纳米线/ZnO纳米片复合材料制备结果与讨论第95-101页
        5.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95-96页
        5.3.2 红外光谱分析第96-97页
        5.3.3 形貌表征第97-98页
        5.3.4 透射电镜和元素分析第98页
        5.3.5 氮气吸附和脱附等温线第98页
        5.3.6 光致发光光谱第98-99页
        5.3.7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第99-100页
        5.3.8 紫外激发室温气敏性能第100-101页
    5.4 聚噻吩/富含氧空位ZnO复合材料制备结果与讨论第101-108页
        5.4.1 不同煅烧温度氧化锌的XRD分析和氧空位滴定实验测定第101-102页
        5.4.2 ZnO氧空位形成过程第102页
        5.4.3 ZnO、聚噻吩和复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第102-103页
        5.4.4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第103-104页
        5.4.5 氧空位的仪器表征和复合物光致发光光谱第104-105页
        5.4.6 红外谱图分析第105-107页
        5.4.7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107页
        5.4.8 紫外激发室温气敏性能第107-108页
    5.5 紫外光激发室温气敏机理分析第108-111页
        5.5.1 紫外激发氧化锌气敏机理第109-110页
        5.5.2 紫外激发中导电高分子的作用分析第110-111页
        5.5.3 氧空位缺陷和ZnO片状结构作用分析第111页
    5.6 本章小结第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6 结论第115-117页
个人简历、博士期间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源弹性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三江平原水资源时空变异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