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本论文专用术语的注释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认知无线电的研究方向 | 第12-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检测技术 | 第15-29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检测技术的挑战 | 第15-18页 |
2.2.1 硬件要求 | 第15-16页 |
2.2.2 隐藏主用户问题 | 第16页 |
2.2.3 扩频主用户的检测 | 第16-17页 |
2.2.4 检测时间和频率 | 第17页 |
2.2.5 安全性 | 第17-18页 |
2.3 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检测方法 | 第18-23页 |
2.3.1 能量检测 | 第18-20页 |
2.3.2 基于波形的检测 | 第20页 |
2.3.3 基于循环平稳特征的检测 | 第20-21页 |
2.3.4 基于无线电识别的检测 | 第21页 |
2.3.5 匹配滤波 | 第21-22页 |
2.3.6 其他检测算法 | 第22页 |
2.3.7 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22-23页 |
2.4 协作检测 | 第23-25页 |
2.4.1 集中式检测 | 第24页 |
2.4.2 分布式检测 | 第24页 |
2.4.3 外部检测 | 第24-25页 |
2.5 使用历史信息进行检测 | 第25-26页 |
2.6 当前无线标准中的频谱检测 | 第26-27页 |
2.6.1 IEEE802.1k | 第26页 |
2.6.2 蓝牙 | 第26-27页 |
2.6.3 IEEE802.22 | 第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线性合并的DTMB电视信号检测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DTMB电视信号特征分析 | 第29-34页 |
3.2.1 DTMB电视信号介绍 | 第29-31页 |
3.2.2 DTMB电视信号特征分析 | 第31-34页 |
3.3 DTMB电视信号检测 | 第34-37页 |
3.3.1 PNAC算法描述 | 第35-36页 |
3.3.2 PNCC算法描述 | 第36页 |
3.3.3 基于线性合并的DTMB频谱检测算法 | 第36-37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41页 |
第四章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频谱检测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MME算法模型及描述 | 第41-43页 |
4.3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检测算法 | 第43-47页 |
4.3.1 检测模型及算法 | 第43-44页 |
4.3.2 判决门限理论推导 | 第44-47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47-50页 |
4.4.1 无线麦克风信号的频谱检测 | 第47-48页 |
4.4.2 PALD信号的频谱检测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五章 基于拟合优度检验的频谱检测 | 第53-69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基于拟合优度检验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原理 | 第53-54页 |
5.3 Anderson-Darling检测 | 第54-56页 |
5.4 基于协方差特征值的拟合优度检验 | 第56-65页 |
5.4.1 检测算法数学基础 | 第56-60页 |
5.4.2 信号模型及频谱检测算法 | 第60-65页 |
5.5 仿真分析 | 第65-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9页 |
6.2 论文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