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基多阶段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1.1 药物载体简介第11页
    1.2 药物控释载体材料第11-16页
        1.2.1 氧化石墨烯(GO)载体材料第12-14页
        1.2.2 羟基磷灰石(HA)载体材料第14-16页
    1.3 微囊结构载体的研究第16-17页
    1.4 光热效应增强药物治疗的研究第17-19页
    1.5 封装介孔体系的研究第19-21页
    1.6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1-24页
        1.6.1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1-22页
        1.6.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31页
第二章 GO@PLA@HA复合微囊载体的构建及其多级释药性能研究第31-50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6页
        2.2.1 实验试剂第32页
        2.2.2 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制备第32-33页
        2.2.3 纳米羟基磷灰石(HA)的制备第33页
        2.2.4 复合微囊GO@PLA@HA的制备第33-34页
        2.2.5 载药微囊的制备第34页
        2.2.6 样品表征第34-35页
        2.2.7 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5页
        2.2.8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第35-36页
        2.2.9 累计释药率的测定第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6页
        2.3.1 复合微囊形成过程动态观察第36-37页
        2.3.2 复合微囊的形貌调控第37-40页
            2.3.2.1 内水相W_1体积对微囊形貌的影响第37-38页
            2.3.2.2 GO浓度对微囊形貌的影响第38-39页
            2.3.2.3 微囊TEM图和粒径分布第39-40页
        2.3.3 产物的物相分析第40-43页
        2.3.4 包封率和载药量分析第43-45页
        2.3.5 体外药物释放分析第45-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第三章 GO/AuNRs/HA复合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上的联合治疗第50-70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5页
        3.2.1 实验试剂第51-52页
        3.2.2 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制备第52页
        3.2.3 金纳米棒(AuNRs)的制备第52页
        3.2.4 复合物GO/AuNRs和GO/AuNRs/HA的制备第52-53页
        3.2.5 样品表征第53页
        3.2.6 药物装载第53-54页
        3.2.7 光热效果测试第54页
        3.2.8 细胞存活率测试第54页
        3.2.9 细胞荧光显微图像第54-55页
        3.2.10 细胞摄取药物实验第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66页
        3.3.1 产物的形貌分析第55-57页
        3.3.2 产物的物相分析第57-60页
        3.3.3 光热效果分析第60-61页
        3.3.4 药物(5-FU)装载第61-62页
        3.3.5 细胞存活率第62-63页
        3.3.6 细胞荧光显微图像第63-66页
        3.3.7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图像第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第四章 HA封装rGO@mSiO_2二维复合载体的构建及可控多阶段释药性能研究第70-92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实验部分第71-75页
        4.2.1 实验试剂第71页
        4.2.2 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制备第71页
        4.2.3 复合载体rGO@mSiO_2和rGO@mSiO_2/HA的制备第71-72页
        4.2.4 样品表征第72页
        4.2.5 标准曲线的测定第72-73页
        4.2.6 药物装载第73页
        4.2.7 不同pH条件下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第73页
        4.2.8 不同药物/载体质量比条件下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第73页
        4.2.9 累计释药率的测定第73-74页
        4.2.10 细胞存活率测试第74页
        4.2.11 细胞荧光显微图像第74-7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5-88页
        4.3.1 复合载体rGO@mSiO_2/HA的合成和载药机理第75-76页
        4.3.2 产物的物相分析第76-79页
        4.3.3 产物的形貌分析第79-81页
        4.3.4 BET吸附平衡等温线与孔径分布第81-82页
        4.3.5 包封率和载药量分析第82-84页
        4.3.6 药物缓释分析第84-85页
        4.3.7 细胞存活率第85-87页
        4.3.8 细胞荧光显微图像第87-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5.1 全文总结第92-93页
    5.2 展望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生态新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下一篇:怀化凉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特征及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