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节水增粮示范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10页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3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趋势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2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7页 |
2.2 水资源概况 | 第17-18页 |
2.2.1 地表水资源 | 第17页 |
2.2.2 地下水资源 | 第17-18页 |
2.2.3 水资源总量。 | 第18页 |
2.3 肇州县水资源用水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2页 |
第3章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31页 |
3.1 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3.1.1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 第22页 |
3.1.2 水资源承载力特性 | 第22-23页 |
3.1.3 水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23-24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30页 |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5页 |
3.2.2 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25-26页 |
3.2.3 承载力综合指标 | 第26-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 | 第31-48页 |
4.1 评价模型的方法介绍 | 第31-32页 |
4.2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的建立 | 第32-42页 |
4.3 肇州县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 第42-43页 |
4.4 肇州县用水对策研究 | 第43-47页 |
4.4.1 建立节约型社会 | 第43-45页 |
4.4.2 加强水污染的治理 | 第45-46页 |
4.4.3 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