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及中医临床证候特点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2页 |
| 一、流感的流行病学 | 第10-11页 |
| 二、流感病毒的病原学 | 第11页 |
| 三、流感病毒的感染机制 | 第11-13页 |
| (一) 流感病毒的吸附、复制及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 第11页 |
| (二) 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 | 第11-13页 |
| 四、祖国医学对流感的认识 | 第13-17页 |
| (一) 对流感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4页 |
| (二) 流感的中医药治疗原则 | 第14页 |
| (三) 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优势 | 第14页 |
| (四) 流感的中医用药特点 | 第14页 |
| (五) 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研究 | 第14-15页 |
| (六) 抗流感病毒的复方中药或中成药 | 第15-17页 |
| 五、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辩证治疗 | 第17-18页 |
| (一) 风热犯卫 | 第17页 |
| (二) 热毒袭肺 | 第17-18页 |
| (三) 风寒束表 | 第18页 |
| 六、各家学说 | 第18-19页 |
| 七、西医治疗 | 第19-20页 |
| (一) 治疗甲型流感的西药 | 第19-20页 |
| (二) 甲流的其他治疗 | 第20页 |
| 八、中西医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0-22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7页 |
|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2-23页 |
| (一)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 (二) 甲型H1N1流感患者确定流程与标准 | 第22-23页 |
| (三) 方法 | 第23页 |
| 二、临床资料及结果 | 第23-37页 |
| (一) 一般资料 | 第23-25页 |
| (二) 对病历资料的分析 | 第25-37页 |
| 1.总体病例体温资料 | 第25-26页 |
| 2.患者发病初期体温与不同季节之间的比较 | 第26-27页 |
| 3.甲流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 | 第27-30页 |
| 4.冬春季甲流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 第30页 |
| 5.证候分析以及中医证候分析 | 第30-37页 |
| (1) 总体证候资料 | 第31页 |
| (2) 舌象、脉象分析 | 第31-34页 |
| (3) 冬春两季甲流症状对比 | 第34-35页 |
| (4) 甲型流感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 第35-37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7-42页 |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第37-38页 |
| (一) 年龄与性别 | 第37页 |
| (二) 就诊时间 | 第37页 |
| (三) 病例来源 | 第37页 |
| (四) 病历资料的分析 | 第37-38页 |
| 二、证候分析以及中医证候分析 | 第38-42页 |
| (一) 临床证候分析 | 第38-39页 |
| (二) 不同季节甲流证候对比 | 第39-40页 |
| (三) 中医证候分析 | 第40页 |
| (四) 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附录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