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整理 | 第11-21页 |
| 1. 病名述略 | 第11-12页 |
| 2. 病因 | 第12-13页 |
| ·痰饮内伏 | 第12页 |
| ·邪气侵袭 | 第12-13页 |
| ·情志内伤 | 第13页 |
| ·饮食不节 | 第13页 |
| ·体质因素 | 第13页 |
| 3. 病机 | 第13-15页 |
| 4. 辨证要点 | 第15-16页 |
| ·辨虚实 | 第15页 |
| ·辨寒热 | 第15-16页 |
| ·辨脏腑 | 第16页 |
| 5. 辨证分型 | 第16-17页 |
| 6. 治疗 | 第17-19页 |
| ·治法治则 | 第17页 |
| ·内治方药 | 第17-19页 |
| ·外治 | 第19页 |
| ·针灸 | 第19页 |
| ·外用药 | 第19页 |
| ·推拿 | 第19页 |
| ·放血 | 第19页 |
| 7. 预后 | 第19-20页 |
| 8. 生活调护 | 第20-21页 |
| 第二部分 证治分析 | 第21-41页 |
| 1. 证治分析的设计 | 第21-23页 |
|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 第21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21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21页 |
| ·统计学依据 | 第21页 |
| ·确定研究对象 | 第21-23页 |
| ·研究的对象 | 第21-22页 |
| ·研究的范围 | 第22页 |
| ·选方标准 | 第22-23页 |
| ·数据规范化与建立数据库及选择统计软件 | 第23页 |
| ·数据的规范 | 第23页 |
| ·建立数据库及选择统计软件 | 第23页 |
| 2. 结果的分析 | 第23-41页 |
| ·方剂分布情况 | 第23-24页 |
| ·各个历史时期的证治状况 | 第24-28页 |
| ·唐以前的证治状况 | 第24-25页 |
| ·宋金元时期的证治状况 | 第25-27页 |
| ·明清时期的证治状况 | 第27-28页 |
| ·哮喘证治规律研究 | 第28-41页 |
| ·频率研究 | 第28-31页 |
| ·各个历史时期用药频率的演变 | 第31-38页 |
| ·高频药物分析 | 第38-41页 |
| 第三部分 中医防治哮喘的基本思路 | 第41-45页 |
| 1. 以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为要,六辨论治 | 第41-42页 |
| 2. 标本兼顾,祛邪寓扶正之中 | 第42-43页 |
| 3. 祛痰法应贯穿于哮喘的治疗 | 第43页 |
| 4. 重视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 | 第43页 |
| 5. 重视哮喘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