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我国养老地产居住区景观空间设计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第10-12页
        1.1.1 世界性的社会老龄化问题第11页
        1.1.2 养老地产项目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1-12页
        1.1.3 成都养老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论文结构第14-15页
2 养老地产居住主体的特征第15-21页
    2.1 养老地产居住主体的生理特征第15-16页
    2.2 养老地产居住主体的心理特征第16-17页
        2.2.1 养老地产居住主体的心理特征分析第16-17页
        2.2.2 养老地产居住主体的心理需求分析第17页
    2.3 养老地产居住区居住主体的行为特征及活动需求第17-19页
        2.3.1 养老地产居住区居住主体的行为特征第17-19页
        2.3.2 养老地产居住主体的活动需求第19页
    2.4 养老地产居住区居住主体的色彩需求第19-20页
    2.5 养老地产居住区居住主体的环境需求第20-21页
3 成都养老地产居住区景观设计基础条件分析第21-24页
    3.1 成都养老地产的“零基础”第21-22页
    3.2 成都“慢生活”的文化第22页
    3.3 成都的自然基础条件第22-23页
    3.4 成都的植物医疗条件分析第23-24页
4 成都养老地产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营造方式第24-53页
    4.1 养老地产居住区的选址及场地规划研究分析第24-30页
        4.1.1 养老地产居住区的选址影响因素第24-25页
        4.1.2 养老地产项目的选择和购买的原则第25-26页
        4.1.3 养老地产项目的场地规划设计原则第26-29页
        4.1.4 养老地产项目的场地评价分析体系第29-30页
    4.2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的室外活动空间营造第30-36页
        4.2.1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的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第31-33页
        4.2.2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的室外活动空间的空间类型及营造方式第33-36页
    4.3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的道路步行系统和休憩空间营造第36-42页
        4.3.1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的道路步行系统设计原则第37-39页
        4.3.2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的道路步行系统设计方法第39-40页
        4.3.3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的休憩空间设计原则第40-41页
        4.3.4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的休憩空间设计方法第41-42页
    4.4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绿化空间设计第42-50页
        4.4.1 绿化空间设计原则第42-43页
        4.4.2 绿化空间设计营造第43-45页
        4.4.3 绿化空间植物配置与选择第45-50页
    4.5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灯光设计第50-51页
        4.5.1 灯光特性分析第50页
        4.5.2 老年人视觉特性分析第50页
        4.5.3 养老地产居住区灯光营造方式第50-51页
    4.6 养老地产项目居住区关爱型的物业打造第51-53页
5 成都万科养老社区景观规划设计第53-63页
    5.1 设计原则与理念第53-54页
        5.1.1 设计原则第53页
        5.1.2 设计理念第53-54页
    5.2 项目定位第54-55页
        5.2.1 成都养老地产项目现状第54页
        5.2.2 区位分析第54页
        5.2.3 规划解读第54-55页
        5.2.4 项目定位第55页
    5.3 场地状况分析第55-57页
        5.3.1 气候条件第55页
        5.3.2 竖向与消防分析第55-56页
        5.3.3 风光分析第56-57页
    5.4 总体布局第57-59页
        5.4.1 功能分析第57页
        5.4.2 交通分析第57-58页
        5.4.3 种植设计分析第58页
        5.4.4 照明设计分析第58-59页
    5.5 分区设计第59-62页
        5.5.1 入口形象展示区第59页
        5.5.2 健身步道和互动交流区第59-60页
        5.5.3 康体关爱场地第60-61页
        5.5.4 生态水池区第61-62页
    5.6 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第62-63页
6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车热管理系统联合仿真及多目标优化研究
下一篇:近红外光谱无创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