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披叶突变体dl(t)的表型鉴定及基因定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叶片的形态结构第11页
    1.2 叶片的发育第11-12页
    1.3 叶片的功能第12页
    1.4 叶脉的形态结构第12-13页
    1.5 叶脉发育的分子机理第13-16页
        1.5.1 主脉的分子调控第13-15页
        1.5.2 侧脉的分子调控第15页
        1.5.3 连接脉的分子调控第15-16页
    1.6 DL基因研究进展第16-18页
        1.6.1 YABBY基因家族第16页
        1.6.2 DL基因突变体及研究进展第16-17页
        1.6.3 DL基因的功能第17-18页
    1.7 水稻披叶突变体的利用研究第18-20页
        1.7.1 水稻披叶不育系及杂交稻选育第18页
        1.7.2 水稻披叶不育系的优越性第18-19页
        1.7.3 水稻披叶突变体的研究展望第19-20页
第2章 前言第20-21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1-30页
    3.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1页
        3.1.1 主要仪器第21页
        3.1.2 主要试剂第2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1-30页
        3.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3.2.2 F2遗传群体的构建第22页
        3.2.3 突变体的表型鉴定第22页
        3.2.4 突变体的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第22-23页
        3.2.5 DNA的提取第23页
        3.2.6 SSR分子标记分析第23-24页
        3.2.7 遗传作图第24页
        3.2.8 筛选候选基因第24-27页
        3.2.9 RNA的提取第27-28页
        3.2.10 RNA的纯化第28页
        3.2.11 cDNA的合成第28-29页
        3.2.12 荧光定量PCR表达分析第29-30页
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4.1 dl(t)突变体的表型鉴定第30页
    4.2 dl(t)突变体的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第30-31页
    4.3 遗传分析第31-32页
    4.4 dl(t)基因的分子定位第32-34页
    4.5 dl(t)候选基因的预测第34-36页
    4.6 DL基因表达分析第36-37页
第5章 结论与讨论第37-40页
    5.1 结论第37-38页
    5.2 讨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7页
致谢第47-48页
在校期间所参加的科研课题和发表论文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胞内NF-κB活性自控型分子的研究
下一篇:规则修改对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