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0.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0.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0.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0.3.2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 案例正文 | 第13-19页 |
1.1 华锐风电审计案例背景 | 第13-14页 |
1.2 华锐风电审计案例描述 | 第14-19页 |
1.2.1 风险面前无小事 | 第14-16页 |
1.2.2 指缝中溜走的原始凭证 | 第16-18页 |
1.2.3 注册会计师小辉和小王的申辩 | 第18-19页 |
2 案例分析 | 第19-33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2.1.1 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2.1.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1.3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1.4 成本效益理论 | 第22-23页 |
2.2 华锐风电舞弊案例暴露出风险导向审计的问题 | 第23-27页 |
2.2.1 风险评估程序流于形式 | 第23-24页 |
2.2.2 部分审计证据缺失 | 第24-25页 |
2.2.3 分析性复核阶段执行不力 | 第25-26页 |
2.2.4 审计操作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 第26-27页 |
2.3 风险导向审计下对华锐风电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2.3.1 缺少评估风险的量化指标 | 第27-28页 |
2.3.2 风险意识薄弱 | 第28-29页 |
2.3.3 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素养 | 第29-30页 |
2.3.4 风险导向审计流程受成本效益制约 | 第30-31页 |
2.3.5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31-33页 |
3 建议与启示 | 第33-39页 |
3.1 建议 | 第33-38页 |
3.1.1 确立风险评估的量化指标 | 第33页 |
3.1.2 建立风险导向审计定价模型 | 第33-34页 |
3.1.3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 | 第34-36页 |
3.1.4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 第36-37页 |
3.1.5 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 | 第37-38页 |
3.2 启示 | 第38-39页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