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论 | 第9-15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三) 研究设计 | 第13-14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四)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 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 2. 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 第15-19页 |
| (一)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5页 |
| 2. 农机专业合作社 | 第15-16页 |
| (二)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1. 合作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 2.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7-18页 |
| 3. 伙伴关系理论 | 第18-19页 |
| 二、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19-28页 |
| (一) 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体状况 | 第19-22页 |
| 1. 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 2. 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 | 第20-21页 |
| 3. 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 第21-22页 |
| (二) 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 | 第22-25页 |
| 1. 政府指导服务 | 第22-23页 |
| 2. 财政扶持政策 | 第23页 |
| 3. 金融税收政策 | 第23-24页 |
| 4. 推广应用政策 | 第24-25页 |
| 5. 人才扶持政策 | 第25页 |
| (三) 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主要作用 | 第25-28页 |
| 1. 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 | 第25-26页 |
| 2. 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加快 | 第26页 |
| 3. 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速 | 第26-27页 |
| 4. 农牧业节本增效显著 | 第27-28页 |
| 三、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8-32页 |
| (一) 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 1. 思想认识不够深刻 | 第28页 |
| 2. 建设总体水平不高 | 第28页 |
| 3. 内部管理有待规范 | 第28-29页 |
| 4. “空壳化”现象严重 | 第29页 |
| 5. 规模经营推进缓慢 | 第29页 |
| 6. 专业人才普遍匮乏 | 第29-30页 |
| 7. 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30页 |
| (二) 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2页 |
| 1. 战略性谋划不够清晰 | 第30页 |
| 2. 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善 | 第30-31页 |
| 3.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 第31页 |
| 4. 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 第31页 |
| 5. 土地流转仍不规范 | 第31页 |
| 6. 人才基础条件薄弱 | 第31-32页 |
| 四、内蒙古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2-36页 |
| (一) 提升战略高度,统筹推进全面发展 | 第32页 |
| (二) 加强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第32-33页 |
| (三)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第33-34页 |
| (四) 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 第34页 |
| (五) 注重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 第34-35页 |
| (六) 创新发展模式,做强社会化服务产业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