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

创建“世界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传播的公共新闻模式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第8-10页
     ·世界风险社会第9页
     ·环境风险、媒体与环境传播第9-10页
   ·研究对象与研究缘起第10-12页
     ·研究对象第10-11页
     ·研究缘起第11-12页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创新第13页
   ·研究问题与设计第13-16页
     ·研究问题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研究架构第15-16页
2 理论架构与相关文献第16-35页
   ·风险社会理论、风险认知与媒体角色第16-20页
     ·风险社会的理论内涵第16-17页
     ·风险认知与风险传播第17-19页
     ·风险社会下的媒体角色第19-20页
   ·环境新闻与环境传播研究概况第20-26页
     ·环境新闻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研究第21-23页
     ·环境传播的学术探索第23-26页
   ·公共新闻学、公共领域与公共新闻2.0第26-35页
     ·公共新闻的实践与理念第26-29页
     ·公共性与公共领域第29-30页
     ·公共新闻2.0 的继承与创新第30-35页
3 中国环境传播发展概况及现有模式研究第35-50页
   ·中国环境传播的发展概况简述第35-39页
     ·“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第35页
     ·中国环境传播的概况及阶段特征第35-39页
   ·环境传播的既有模式、理念及特征第39-50页
     ·环境传播的宣传模式第40-42页
     ·环境传播的科传模式第42-44页
     ·环境传播的风险模式第44-46页
     ·环境传播既有模式的评析第46-50页
4 建构环境传播的“公共新闻”模式第50-61页
   ·环境传播模式的“下一站”第50-51页
   ·“公共新闻”理念重构大众媒体角色第51-54页
   ·“公共新闻2.0”赋权公民参与环境传播第54-6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1-65页
   ·研究结论及理论意蕴第61-62页
   ·对中国环境传播的现实意义和建议第62-64页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之建议第64-65页
致谢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页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及其应对
下一篇:储安平政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