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情感哲学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情感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地位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情感哲学的界定 | 第14-17页 |
第三节 情感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老子的情感哲学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天道无亲”:无情之道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民复孝慈”:无情之德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圣人不仁”:无情之治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庄子的情感哲学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天与人一”:自然之情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庄惠辩情”:道是无情却有情 | 第28-30页 |
第三节 “鼓盆而歌”:以理化情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老庄情感哲学与早期儒家情感哲学比较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大道无情”与“道始于情”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性情不离”与“情生于性” | 第34页 |
第三节 “失仁后礼”与“以礼制情” | 第34-37页 |
第五章 老庄情感哲学的历史影响及现代意义 | 第37-43页 |
第一节 老庄情感哲学的历史影响 | 第37-39页 |
第二节 老庄情感哲学的现代意义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