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湿地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 第14-16页 |
1.2.2 湿地土壤化学性质空间变化研究 | 第16-17页 |
1.2.3 大山包湿地土壤研究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1.3.2.1 土壤样地和采样点的设置 | 第19-20页 |
1.3.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分析和水位数据监测 | 第20-22页 |
1.3.2.3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4 研究区概况 | 第23-28页 |
1.4.1 自然地理 | 第23-26页 |
1.4.2 社会经济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湿地土壤养分微梯度空间变化分析 | 第28-40页 |
2.1 土壤pH | 第28-29页 |
2.1.1 小海坝样地土壤pH | 第28页 |
2.1.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pH | 第28-29页 |
2.2 土壤有机质 | 第29-31页 |
2.2.1 小海坝样地土壤有机质 | 第29-30页 |
2.2.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有机质 | 第30-31页 |
2.3 土壤全量养分 | 第31-36页 |
2.3.1 土壤全氮 | 第31-32页 |
2.3.1.1 小海坝土壤全氮 | 第31-32页 |
2.3.1.2 大垡子塘土壤全氮 | 第32页 |
2.3.2 土壤全磷 | 第32-33页 |
2.3.2.1 小海坝土壤全磷 | 第33页 |
2.3.2.2 大垡子塘土壤全磷 | 第33页 |
2.3.3 土壤全钾 | 第33-36页 |
2.3.3.1 小海坝土壤全钾 | 第34页 |
2.3.3.2 大垡子塘土壤全钾 | 第34-36页 |
2.4 土壤速效养分 | 第36-40页 |
2.4.1 土壤水解氮 | 第36页 |
2.4.1.1 小海坝样地土壤水解氮 | 第36页 |
2.4.1.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水解氮 | 第36页 |
2.4.2 土壤速效磷 | 第36-37页 |
2.4.2.1 小海坝样地土壤速效磷 | 第37页 |
2.4.2.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速效磷 | 第37页 |
2.4.3 土壤速效钾 | 第37-40页 |
2.4.3.1 小海坝样地土壤速效钾 | 第38页 |
2.4.3.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速效钾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湿地土壤交换性能微梯度空间变化分析 | 第40-46页 |
3.1 土壤交换性钾 | 第40-41页 |
3.1.1 小海坝样地土壤交换性钾 | 第40页 |
3.1.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交换性钾 | 第40-41页 |
3.2 土壤交换性钠 | 第41-42页 |
3.2.1 小海坝样地土壤交换性钠 | 第41页 |
3.2.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交换性钠 | 第41-42页 |
3.3 土壤交换性钙 | 第42-43页 |
3.3.1 小海坝样地土壤交换性钙 | 第42页 |
3.3.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交换性钙 | 第42-43页 |
3.4 土壤交换性镁 | 第43页 |
3.4.1 小海坝样地土壤交换性镁 | 第43页 |
3.4.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交换性镁 | 第43页 |
3.5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 第43-45页 |
3.5.1 小海坝样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 第43-44页 |
3.5.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 第44-45页 |
附图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湿地土壤中微量元素微梯度空间变化分析 | 第46-57页 |
4.1 土壤全量中微量元素 | 第46-50页 |
4.1.1 土壤全量铜 | 第46-47页 |
4.1.1.1 小海坝样地土壤全量铜 | 第46页 |
4.1.1.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全量铜 | 第46-47页 |
4.1.2 土壤全量锌 | 第47-48页 |
4.1.2.1 小海坝样地土壤全量锌 | 第47-48页 |
4.1.2.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全量锌 | 第48页 |
4.1.3 土壤全量铁 | 第48-49页 |
4.1.3.1 小海坝样地土壤全量铁 | 第48页 |
4.1.3.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全量铁 | 第48-49页 |
4.1.4 土壤全量锰 | 第49-50页 |
4.1.4.1 小海坝样地土壤全量锰 | 第49页 |
4.1.4.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全量锰 | 第49-50页 |
4.2 土壤有效中微量元素 | 第50-55页 |
4.2.1 土壤有效铜 | 第50-51页 |
4.2.1.1 小海坝样地土壤有效铜 | 第50页 |
4.2.1.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有效铜 | 第50-51页 |
4.2.2 土壤有效锌 | 第51页 |
4.2.2.1 小海坝样地土壤有效锌 | 第51页 |
4.2.2.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有效锌 | 第51页 |
4.2.3 土壤有效铁 | 第51-52页 |
4.2.3.1 小海坝样地土壤有效铁 | 第51-52页 |
4.2.3.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有效铁 | 第52页 |
4.2.4 土壤有效锰 | 第52-53页 |
4.2.4.1 小海坝样地土壤有效锰 | 第52页 |
4.2.4.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有效锰 | 第52-53页 |
4.2.5 土壤有效硼 | 第53页 |
4.2.5.1 小海坝样地土壤有效硼 | 第53页 |
4.2.5.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有效硼 | 第53页 |
4.2.6 土壤有效硫 | 第53-55页 |
4.2.6.1 小海坝样地土壤有效硫 | 第53页 |
4.2.6.2 大垡子塘样地土壤有效硫 | 第53-55页 |
附图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化学性质间相关性分析 | 第57-60页 |
5.1 土壤化学性质与地下水位相关性分析 | 第57页 |
5.2 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附表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2页 |
6.1.1 土壤pH值 | 第60页 |
6.1.2 土壤有机质 | 第60页 |
6.1.3 土壤交换性能 | 第60-61页 |
6.1.4 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 | 第61页 |
6.1.5 土壤全量中微量元素 | 第61页 |
6.1.6 土壤有效中微量元素 | 第61-62页 |
6.2 不足与讨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