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其调节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关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的研究第11页
        1.2.2 关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的研究第11-12页
        1.2.3 关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的研究第12-13页
        1.2.4 关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述评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思路第14页
        1.3.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内容结构及创新点第15-17页
        1.4.1 内容结构第15-16页
        1.4.2 创新点第16-17页
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调节机制理论与方法论基础第17-23页
    2.1 理论基础第17-19页
        2.1.1 经济增长理论第17-18页
        2.1.2 绿色GDP理论第18-19页
        2.1.3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第19页
    2.2 方法论基础第19-23页
        2.2.1 代数指数法第19-20页
        2.2.2 索洛余值法第20-21页
        2.2.3 随机前沿分析法第21页
        2.2.4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21-23页
3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形成及调节机制分析第23-29页
    3.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界定第23-24页
        3.1.1 生产率的界定第23页
        3.1.2 全要素生产率的界定第23页
        3.1.3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界定第23-24页
    3.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形成机制分析第24-26页
    3.3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页
    3.4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分析第26-29页
        3.4.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工资调节机制分析第26-27页
        3.4.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利率调节机制分析第27-29页
4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调节模型构建第29-37页
    4.1 经济背景假设及相关符号定义第29-30页
        4.1.1 经济背景假设第29页
        4.1.2 相关符号定义第29-30页
    4.2 测度模型的构建第30-31页
    4.3 成因模型的构建第31-32页
    4.4 调节模型的构建第32-37页
5 数据整理与模型检验第37-54页
    5.1 数据整理第37-49页
        5.1.1 数据定义第37-40页
        5.1.2 数据采集第40-46页
        5.1.3 数据处理第46-49页
    5.2 模型检验第49-54页
        5.2.1 相关变量符号定义第49-50页
        5.2.2 测度模型检验第50-51页
        5.2.3 成因模型检验第51-52页
        5.2.4 调节模型检验第52-54页
6 实证分析第54-63页
    6.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第54-56页
    6.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合理性评价第56-58页
        6.2.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变动趋势分析第56-57页
        6.2.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绿色GDP增长率对比分析第57页
        6.2.3 不同生产要素增长率对绿色GDP增长率贡献度分析第57-58页
    6.3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成因分析第58-59页
    6.4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分析第59-63页
        6.4.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工资政策调节分析第59-61页
        6.4.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组合政策调节分析第61-63页
7 结论、建议与未来展望第63-68页
    7.1 结论第63-65页
        7.1.1 目前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水平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较低第63-64页
        7.1.2 利率和工资是目前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成因第64页
        7.1.3 工资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调节作用,仍需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第64-65页
        7.1.4 组合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调节作用,但应注意利率政策与工资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第65页
    7.2 建议第65-67页
        7.2.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政策扶持力度第65-66页
        7.2.2 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技术管理创新第66页
        7.2.3 注重人力资本培养,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第66-67页
        7.2.4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资金合理配置第67页
    7.3 未来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后记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疏矩阵插补及在大型问卷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