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国内山地居住区的发展 | 第10页 |
1.1.2 山地住区会所在山地居住区中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1.1.3 山地住区会所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2 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3.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1.3.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6-17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山地住区会所的设计要素 | 第18-32页 |
2.1 山地住区会所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山地概念 | 第18页 |
2.1.2 山地建筑概念 | 第18页 |
2.1.3 山地会所概念 | 第18-19页 |
2.1.4 山地住区会所概念 | 第19页 |
2.2 影响山地住区会所的外部因素 | 第19-22页 |
2.2.1 自然因素 | 第20-22页 |
2.2.2 人文因素 | 第22页 |
2.3 山地住区会所的功能构成 | 第22-31页 |
2.3.1 影响山地住区会所功能配置的因素 | 第22-26页 |
2.3.2 山地住区会所功能规模 | 第26-28页 |
2.3.3 山地住区会所功能空间配置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山地住区会的空间布局及形态设计 | 第32-65页 |
3.1 山地住区会所选址 | 第32-35页 |
3.1.1 山地住区会所选址原则 | 第32-33页 |
3.1.2 传统山地建筑选址理论 | 第33-35页 |
3.2 山地住区会所空间布局设计 | 第35-41页 |
3.2.1 山地住区会所的总体布局原则 | 第35-36页 |
3.2.2 山地住区会所布局的组合要素和基本构成方式 | 第36-38页 |
3.2.3 影响山地住区会所布局的自然因素 | 第38-41页 |
3.3 山地住区会所空间形态设计 | 第41-56页 |
3.3.1 山地住区会所实体形态 | 第42-51页 |
3.3.2 山地住区会所空间组织形态 | 第51-56页 |
3.4 山地住区会所景观空间设计 | 第56-64页 |
3.4.1 山地住区会所与山地景观 | 第56-58页 |
3.4.2 山地住区会所的景观设计 | 第58-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实例分析(以广元和信·凤凰世纪城会所为例) | 第65-88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65-69页 |
4.1.1 区位 | 第65-66页 |
4.1.2 城市自然与人文条件 | 第66-67页 |
4.1.3 城市背景 | 第67-69页 |
4.2 广元和信·凤凰世纪城规划 | 第69-75页 |
4.2.1 场地概况 | 第69-70页 |
4.2.2 规划理念和构思 | 第70-71页 |
4.2.3 规划原则、目标和定位 | 第71-72页 |
4.2.4 整体规划分析 | 第72-75页 |
4.3 广元和信·凤凰世纪城会所设计 | 第75-85页 |
4.3.1 会所基址位置分析 | 第75-77页 |
4.3.2 会所基址自然因素分析 | 第77-78页 |
4.3.3 会所功能布局分析 | 第78-81页 |
4.3.4 会所空间形态分析 | 第81-83页 |
4.3.5 会所山地景观分析 | 第83-85页 |
4.4 会所设计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85-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