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 第13-16页 |
(一) 案由 | 第13页 |
(二) 案情介绍 | 第13-15页 |
(三) 争议焦点 | 第15-16页 |
二、绑架罪既遂标准的认定 | 第16-26页 |
(一) 绑架罪既遂标准之争 | 第16-20页 |
1. 实现目的说 | 第17-18页 |
2. 单一行为说 | 第18-19页 |
3. 复合行为说 | 第19-20页 |
(二) 绑架罪既遂标准的法理分析 | 第20-25页 |
1. 绑架罪的客体分析 | 第20-22页 |
2. 绑架罪的行为分析 | 第22-24页 |
3. 绑架罪的既遂标准之我见 | 第24-25页 |
(三) 本案犯罪形态的具体认定 | 第25-26页 |
三、对绑架罪中“杀害被绑架人”的理解 | 第26-33页 |
(一) “杀害被绑架人”的法律性质之争 | 第26-28页 |
1. 结果加重犯 | 第26-27页 |
2. 情节加重犯 | 第27页 |
3. 包容犯 | 第27页 |
4. 包容加重犯 | 第27-28页 |
5. 结合犯 | 第28页 |
6. 数罪并罚 | 第28页 |
(二) “杀害被绑架人”的法理分析 | 第28-32页 |
1. “杀害被绑架人”不是结果加重犯 | 第29页 |
2. “杀害被绑架人”不是情节加重犯 | 第29-30页 |
3. “杀害被绑架人”不是包容犯,也不是包容加重犯 | 第30页 |
4. 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杀害被绑架人”不是结合犯 | 第30-31页 |
5. 数罪并罚在刑法尚未修订的语境下,缺乏可操作性 | 第31-32页 |
6. 笔者对绑架罪中“杀害被绑架人”的理解 | 第32页 |
(三) 本案加重构成的具体认定 | 第32-33页 |
四、研究结论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