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一、德育 | 第19页 |
二、品德与社会 | 第19页 |
三、教学现状 | 第19-20页 |
四、教学案例 | 第2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 第20-3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二、调研对象 | 第21-23页 |
三、调研范围 | 第23-24页 |
四、调研设计 | 第24-25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25-32页 |
第四节 文献研究综述 | 第32-44页 |
一、文献搜集途径 | 第33-34页 |
二、国外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研究 | 第34-38页 |
三、国内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研究 | 第38-42页 |
四、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二章 六甲第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44-87页 |
第一节 六甲第一小学学生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分析 | 第44-65页 |
一、学生样本的基本信息分布情况 | 第45-48页 |
二、小学学生样本对品德课的态度 | 第48-58页 |
三、小学学生样本对品德课及教师的期望 | 第58-63页 |
四、效果检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3-65页 |
第二节 六甲第一小学教师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分析 | 第65-87页 |
一、教师样本的基本信息分布情况 | 第66-70页 |
二、教师样本对品德课教学的态度 | 第70-78页 |
三、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 | 第78-84页 |
四、教师对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期待 | 第84-87页 |
第三章 六甲第一小学《品德与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87-93页 |
一、学校及教师对品德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 第87-88页 |
二、教学实施方式单一,与生活相脱离 | 第88页 |
三、教师对教材掌握不透彻,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定位不准确 | 第88-89页 |
四、学生主观条件不足,自主性、积极性发挥不充分 | 第89-90页 |
五、师资薄弱,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 | 第90-93页 |
第四章 关于六甲第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的讨论 | 第93-166页 |
第一节 《品德与社会》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 第94-97页 |
一、《品德与社会》实施生活化教学是践行新课改要求的必然趋势 | 第95页 |
二、《品德与社会》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 第95-96页 |
三、《品德与社会》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96-97页 |
第二节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教学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97-104页 |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结构 | 第97-98页 |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目标 | 第98-102页 |
三、课程标准内容介绍及划分 | 第102-104页 |
四、讨论 | 第104页 |
第三节 生活化教学的可能性——教材分析 | 第104-108页 |
一、《品德与社会》教材概况 | 第104-106页 |
二、《品德与社会》教材理念、内容结构分析与生活 | 第106-108页 |
第四节 《品德与社会》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 第108-111页 |
一、生活化与学科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109页 |
二、生活化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109-110页 |
三、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难易适中原则 | 第110页 |
四、贴近生活,正确处理与其他开放式教学的原则 | 第110-111页 |
第五节 六甲第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建议 | 第111-121页 |
一、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 第111-113页 |
二、充实多样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 第113-116页 |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116-119页 |
四、挖掘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 第119-120页 |
五、灵活运用德育知识,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综合能力的提高 | 第120-121页 |
第六节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优质课例呈现 | 第121-166页 |
一、优质课例呈现 | 第122-144页 |
二、常态课例呈现 | 第144-161页 |
三、讨论 | 第161-1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 第166-17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166-172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72-173页 |
一、该研究不足之处 | 第172-173页 |
二、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73页 |
第三节 六甲第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未来境遇 | 第173-176页 |
一、六甲第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境遇 | 第173-174页 |
二、关于德育生活化的建议 | 第174-176页 |
第四节 结束语 | 第176-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79页 |
附录 | 第179-195页 |
附录A 学生问卷 | 第179-184页 |
附录B 教师问卷 | 第184-188页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第188-189页 |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 第189-190页 |
附录E 课堂观察记录表 | 第190-192页 |
附录F 研究的相关照片 | 第192-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5-196页 |
致谢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