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监管部门对车险管理的历史概览 | 第12-17页 |
第一节 我国车险业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监管措施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一、全国统一阶段(1995-2001) | 第13-14页 |
二、自主定价初试阶段(2002-2005) | 第14页 |
三、A、B、C条款“三足鼎立”阶段(2006-2011) | 第14-15页 |
四、新一轮车险费率改革(2012至今)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历次商业车险调整的思路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市场化下我国车险改革的监管机制与定价机制创新 | 第17-30页 |
第一节 市场化界定 | 第17-18页 |
一、传统市场化界定 | 第17页 |
二、我国车险市场化界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改革前我国车险监管和定价方式 | 第18-22页 |
一、改革前监管和定价方式概览 | 第19-20页 |
二、改革前我国车险方式弊端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我国商业车险监管改革措施 | 第22-23页 |
第四节 车险精算定价方法转变及措施 | 第23-30页 |
一、定价改革步骤 | 第23-27页 |
三、费率市场化措施意义 | 第27-30页 |
第四章 车险保费定价常用模型 | 第30-39页 |
第一节 风险单元分析法 | 第30-33页 |
一、车险保单定价基本统计术语 | 第30页 |
二、传统的风险单元分析法 | 第30-32页 |
三、基本假设 | 第32-33页 |
四、关键比率的期望 | 第33页 |
第二节 传统加法与乘法模型 | 第33-36页 |
一、线性加法模型 | 第34-35页 |
二、乘法模型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广义线性模型 | 第36-39页 |
一、传统线性模型的推广 | 第36-38页 |
二、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与纯保费计算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新车型定价方法下实证分析 | 第39-50页 |
第一节 车险定价风险分级因素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车险改革新费率 | 第40-47页 |
一、模型建立 | 第40-44页 |
二、对索赔频率拟合 | 第44-45页 |
三、对索赔强度拟合 | 第45-46页 |
四、预测纯保费 | 第46-47页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一、不同厂牌汽车索赔差异显著 | 第48页 |
二、风险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 第48页 |
三、驾驶记录好的车主未来期望赔付小 | 第48-50页 |
第六章 商业车险改革进程中各主体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第50-53页 |
第一节 国外车险市场改革经验借鉴 | 第50页 |
第二节 监管方面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精算定价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第51页 |
第四节 财产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第51-53页 |
第七章 结语与不足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一、正态分布 | 第54-55页 |
二、泊松分布:描述索赔频率 | 第55-56页 |
三、伽马分布:描述索赔强度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