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2.1 农村政策性银行的立法研究 | 第8-9页 |
1.2.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立法研究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农村政策性金融基本理论分析 | 第12-15页 |
2.1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含义及特征 | 第12-13页 |
2.2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立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5-19页 |
3.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立法现状 | 第15页 |
3.2 我国农村政策性银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3.2.1 农村政策性银行立法层级低 | 第15-16页 |
3.2.2 功能定位不清晰,与商业性银行界定不清 | 第16页 |
3.2.3 农村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有限 | 第16-17页 |
3.2.4 农村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 第17页 |
3.3 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3.3.1 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 第17页 |
3.3.2 农业政策性保险立法层级低 | 第17-18页 |
3.3.3 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 第18-19页 |
第四章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法律制度的启示 | 第19-23页 |
4.1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法律制度概况 | 第19-21页 |
4.1.1 美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4.1.2 日本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法律制度 | 第20页 |
4.1.3 印度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法律制度 | 第20-21页 |
4.2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21-23页 |
4.2.1 国外政府重视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 第21页 |
4.2.2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机构比较健全 | 第21页 |
4.2.3 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有稳定且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 第21页 |
4.2.4 农村政策性金融和农村商业性金融的有机结合 | 第21-23页 |
第五章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立法的完善对策 | 第23-29页 |
5.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立法模式 | 第23页 |
5.2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立法原则 | 第23页 |
5.3 我国农村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完善 | 第23-26页 |
5.3.1 明确我国农村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定位 | 第24页 |
5.3.2 确定我国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 | 第24页 |
5.3.3 确定我国农村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种类 | 第24-25页 |
5.3.4 明确我国农村政策性银行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 | 第25页 |
5.3.5 确立我国农村政策性银行的组织体制 | 第25-26页 |
5.3.6 明确我国农村政策性银行的法律责任 | 第26页 |
5.4 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立法完善 | 第26-28页 |
5.4.1 明确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立法目的 | 第26页 |
5.4.2 恰当的选择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组织经营模式 | 第26-27页 |
5.4.3 明确政府在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中的作用 | 第27页 |
5.4.4 界定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经营业务 | 第27-28页 |
5.5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对策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