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NO_x污染现状 | 第10-13页 |
1.3 NO_x控制技术 | 第13-15页 |
1.3.1 低NO_x燃烧技术 | 第13-14页 |
1.3.2 烟气脱硝技术 | 第14-15页 |
1.4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的研究发展 | 第15-20页 |
1.4.1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 | 第15-19页 |
1.4.2 快速SCR理论 | 第19-20页 |
1.5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SCR脱硝研究发展 | 第20-23页 |
1.5.1 低温等离子体的相关概述 | 第20-21页 |
1.5.2 低温等离子体的发生 | 第21-22页 |
1.5.3 低温等离子体用于氧化NO | 第22页 |
1.5.4 低温等离子体脱硝 | 第22-23页 |
1.6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 第23-24页 |
2 实验装置与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3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4-26页 |
2.3 实验相关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2.4 实验分析测试 | 第27-30页 |
3 沿面放电氧活性物质注入协同SCR脱硝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反应器结构参数优化 | 第30-34页 |
3.2.1 典型的沿面放电 | 第30-31页 |
3.2.2 放电光谱分析 | 第31-34页 |
3.3 电气参数优化 | 第34-37页 |
3.3.1 沿面放电反应器螺环间距的优化 | 第34-35页 |
3.3.2 沿面放电反应器螺环线径的优化 | 第35-37页 |
3.4 沿面放电氧活性物质注入氧化NO特性 | 第37-39页 |
3.5 沿面放电氧活性物质注入协同SCR脱硝 | 第39-44页 |
3.5.1 温度对氧活性物质注入协同SCR脱硝的影响 | 第39-42页 |
3.5.2 SO_2对氧活性物质注入协同SCR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3 水蒸气对氧活性物质注入协同SCR脱硝的影响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电晕放电协同SCR脱硝 | 第45-6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电晕放电反应器的优化 | 第45-49页 |
4.2.1 负直流电晕放电 | 第45-46页 |
4.2.2 齿轮阵列反应器的结构优化 | 第46-49页 |
4.3 电晕放电氧化NO实验 | 第49-53页 |
4.3.1 活性物质的生成 | 第50页 |
4.3.2 气体参数对电晕放电氧化NO的影响 | 第50-53页 |
4.4 电晕放电协同SCR脱除烟气中的NO_x | 第53-57页 |
4.4.1 温度对电晕放电协同SCR脱硝的影响 | 第53-55页 |
4.4.2 H_2O对电晕放电协同SCR脱硝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3 H_2O与SO_2对电晕放电协同SCR脱硝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稳定性试验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