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桥墩养护装备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清理装置 | 第10-11页 |
1.2.2 举升装置 | 第11-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养护装备总体方案 | 第14-21页 |
2.1 清理装置 | 第14-17页 |
2.1.1 常用的清理方法 | 第14页 |
2.1.2 两种清理装置方案 | 第14-17页 |
2.2 举升装置 | 第17-20页 |
2.2.1 举升方式的选择 | 第17-18页 |
2.2.2 几种爬壁机器人方案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磨料水射流清洗系统 | 第21-43页 |
3.1 磨料水射流技术 | 第21页 |
3.1.1 水射流技术 | 第21页 |
3.1.2 磨料水射流 | 第21页 |
3.2 磨料水射流系统总成 | 第21-25页 |
3.2.1 高压泵机组 | 第22页 |
3.2.2 管路和阀组 | 第22-23页 |
3.2.3 磨料输送系统 | 第23-24页 |
3.2.4 磨料水射流系统管路原理 | 第24-25页 |
3.3 磨料水射流喷嘴 | 第25-30页 |
3.3.1 几种常用的磨料水射流喷嘴 | 第25-27页 |
3.3.2 准直管型喷嘴 | 第27-30页 |
3.4 大直径旋转磨料水射流喷头 | 第30-37页 |
3.4.1 旋转磨料水射流喷头总体方案 | 第30页 |
3.4.2 高压旋转喷头与工作原理 | 第30-36页 |
3.4.3 磨料流密封原理 | 第36-37页 |
3.5 高压旋转密封 | 第37-42页 |
3.5.1 水射流设备中常用的密封技术 | 第37-38页 |
3.5.2 环状间隙密封原理 | 第38页 |
3.5.3 使用弹性套筒的间隙密封结构 | 第38-40页 |
3.5.4 弹性套筒变形有限元分析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磨料水射流清除作用机理 | 第43-48页 |
4.1 待清除材料 | 第43页 |
4.2 磨料水射流加工机理 | 第43-45页 |
4.3 磨料粒子冲击混凝土的显式动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喷嘴流场分析 | 第48-67页 |
5.1 固液两相流的基本理论 | 第48-53页 |
5.1.1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 第48-49页 |
5.1.2 湍流的数学模型 | 第49-53页 |
5.2 磨料射流喷嘴内部流场分析 | 第53-63页 |
5.2.1 仿真初始条件 | 第53-55页 |
5.2.2 进沙口与纯水喷嘴出口距离对喷嘴出口处射流速度影响 | 第55-56页 |
5.2.3 进沙口与喷嘴轴线夹角对喷嘴出口处射流速度影响 | 第56-58页 |
5.2.4 混合腔直径对喷嘴出口处射流速度影响 | 第58-59页 |
5.2.5 混合腔长度对喷嘴出口处射流速度影响 | 第59-60页 |
5.2.6 准直管直径对喷嘴出口处射流速度影响 | 第60-62页 |
5.2.7 准直管长度对喷嘴出口处射流速度影响 | 第62-63页 |
5.3 喷嘴外部流场分析 | 第63-65页 |
5.3.1 喷嘴外磨料颗粒速度变化情况 | 第63-65页 |
5.3.2 有效作用靶距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自动爬壁机器人 | 第67-77页 |
6.1 自动爬壁机器人的结构和原理 | 第67-68页 |
6.1.1 爬壁机器人总体结构 | 第67页 |
6.1.2 动作原理 | 第67-68页 |
6.2 驱动小车 | 第68-73页 |
6.2.1 驱动小车的结构 | 第68-69页 |
6.2.2 制动与防坠落装置 | 第69-73页 |
6.3 钢框架的校核计算 | 第73-76页 |
6.3.1 钢框架受力分析 | 第73-74页 |
6.3.2 C形钢框架的有限元分析 | 第74-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