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 | 第9-10页 |
1.1.2 兰州战略发展的选择 | 第10页 |
1.1.3 兰州空间发展的需求 | 第10-12页 |
1.1.4 相关实践工程经验 | 第12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情况 | 第16-19页 |
2.1.1 美国 | 第16-17页 |
2.1.2 澳大利亚 | 第17页 |
2.1.3 欧盟 | 第17-18页 |
2.1.4 荷兰 | 第18页 |
2.1.5 印度 | 第18-19页 |
2.2 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情况 | 第19-21页 |
2.3 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土地开发利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23-30页 |
3.1 土地开发利用的概念 | 第23页 |
3.2 土地开发利用的内涵 | 第23-24页 |
3.3 土地开发整理特点 | 第24-25页 |
3.4 土地开发利用的驱动力 | 第25页 |
3.5 土地开发的模式 | 第25-27页 |
3.5.1 土地一级开发模式 | 第26页 |
3.5.2 土地二级开发模式 | 第26-27页 |
3.6 土地利用的基础理论 | 第27-30页 |
3.6.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页 |
3.6.2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 第27-28页 |
3.6.3 土地生态经济理论 | 第28页 |
3.6.4 土地利用的多样性 | 第28-29页 |
3.6.5 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理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环境影响分析 | 第30-36页 |
4.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0-32页 |
4.1.1 对植被的影响 | 第30页 |
4.1.2 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4.1.3 水土流失的影响 | 第31页 |
4.1.4 存在的地质灾害 | 第31-32页 |
4.2 对环境要素的影响 | 第32-34页 |
4.2.1 大气环境的影响 | 第32页 |
4.2.2 对水环境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3 对声环境的影响 | 第33页 |
4.2.4 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 兰州市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的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36-54页 |
5.1 指标建立的思路 | 第36-37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41页 |
5.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7页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分析 | 第37-40页 |
5.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1页 |
5.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1-46页 |
5.3.1 基本方法 | 第41-42页 |
5.3.2 层次分析法 | 第42页 |
5.3.3 未利用地综合利用项目的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 第42-46页 |
5.4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54页 |
5.4.1 模糊评价的方法 | 第46-48页 |
5.4.2 未利用地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模糊评价模型 | 第48-54页 |
第六章 实例研究 | 第54-70页 |
6.1 项目概况 | 第54-57页 |
6.1.1 自然环境 | 第54-55页 |
6.1.2 社会环境 | 第55-56页 |
6.1.3 工程内容 | 第56页 |
6.1.4 施工方式 | 第56-57页 |
6.2 评价指标分析及结果 | 第57-68页 |
6.2.1 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57-60页 |
6.2.2 环境要素影响 | 第60-62页 |
6.2.3 社会环境影响 | 第62-64页 |
6.2.4 与政策、规划的符合性 | 第64页 |
6.2.5 构建模糊隶属矩阵 | 第64-65页 |
6.2.6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5-68页 |
6.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