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机器视觉的辐射单元装配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来源第9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机器视觉工业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装配精度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3 研究现状分析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相机成像模型建立与标定原理第15-28页
    2.1 相机标定基础知识第15-17页
        2.1.1 齐次坐标第15-17页
        2.1.2 单应性矩阵第17页
    2.2 相机模型与坐标系的建立第17-21页
        2.2.1 理想相机模型第17-21页
        2.2.2 实际成像模型第21页
    2.3 张正友相机标定法第21-24页
        2.3.1 相机参数的初始估计第21-24页
        2.3.2 求解畸变参数第24页
    2.4 标定实验与结果分析第24-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辐射单元中心点提取算法研究第28-42页
    3.1 任务简介第28-29页
    3.2 HOUGH变换第29-33页
        3.2.1 直线检测原理第29-31页
        3.2.2 实际应用第31-33页
    3.3 基于形状匹配与灰度差的算法设计第33-38页
        3.3.1 算法整体设计流程第33-34页
        3.3.2 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第34页
        3.3.3 Hausdorff距离第34-35页
        3.3.4 基于金字塔结构加快匹配速度第35-36页
        3.3.5 基于灰度差精确拟合轮廓线第36-38页
    3.4 算法实现验证第38-41页
        3.4.1 模板匹配定位第38-39页
        3.4.2 基于灰度重新拟合轮廓线第39-40页
        3.4.3 结果分析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辐射单元最优化排布方案设计第42-52页
    4.1 排布方案设计简介第42-43页
    4.2 零件及其偏差模型第43-45页
        4.2.1 零件模型第43页
        4.2.2 零件偏差模型第43-44页
        4.2.3 机械装配过程偏差传递坐标系介绍第44-45页
    4.3 装配过程偏差传递过程分析第45-48页
        4.3.1 零件装配过程分析第45-46页
        4.3.2 第Ⅰ、Ⅱ类装配偏差数学表达第46-48页
        4.3.3 零件装配过程偏差传递数学表达第48页
    4.4 辐射单元排布仿真实验第48-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工件安装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2-60页
    5.1 实验系统简介与硬件选型分析第52-57页
        5.1.1 系统简介第52页
        5.1.2 运动平台第52-53页
        5.1.3 视觉硬件选型第53-55页
        5.1.4 抓取装置选型第55-56页
        5.1.5 硬件控制系统介绍第56-57页
    5.2 装配实验软件系统第57-59页
    5.3 辐射单元装配实验第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结构化解析
下一篇:人工筑岛法律地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