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生物膜和磷脂仿生膜的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1.2.1 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 | 第15-18页 |
1.2.2 生物膜的性质 | 第18-20页 |
1.2.3 磷脂仿生膜的制备 | 第20-25页 |
1.2.4 磷脂仿生膜的应用 | 第25-27页 |
1.3 支撑磷脂双层膜阵列的研究进展 | 第27-33页 |
1.3.1 支撑磷脂双层膜阵列的制备 | 第27-29页 |
1.3.2 支撑磷脂双层膜阵列的阵列围栏材料 | 第29-30页 |
1.3.3 支撑磷脂双层膜阵列的电泳研究 | 第30-33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35-49页 |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2.3.1 自组装单层膜的制备 | 第37-38页 |
2.3.2 图案化基底的制备 | 第38-40页 |
2.3.3 支撑磷脂膜的制备 | 第40-42页 |
2.3.4 外加电场的施加 | 第42页 |
2.4 性能表征测试方法 | 第42-49页 |
2.4.1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42-43页 |
2.4.2 显微镜测试方法 | 第43-45页 |
2.4.3 表面接触角测量法 | 第45页 |
2.4.4 紫外-可见吸收光度法 | 第45页 |
2.4.5 泡囊粒径和电荷的测量方法 | 第45-46页 |
2.4.6 COMSOL有限元模拟计算法 | 第46-49页 |
第3章 在表面化学梯度基底上制备磷脂膜的研究 | 第49-76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具有化学梯度基底的制备及表征 | 第50-51页 |
3.3 化学梯度基底上磷脂膜的制备 | 第51-64页 |
3.3.1 GUVs在梯度基底上形成磷脂膜的分析 | 第53-61页 |
3.3.2 SUVs在梯度基底上形成磷脂膜的分析 | 第61-64页 |
3.4 磷脂膜物理性质的研究 | 第64-74页 |
3.4.1 黄芩苷/黄芩素对磷脂膜流动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3.4.2 黄芩苷/黄芩素对磷脂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66-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在图案化的聚电解质膜基底上制备磷脂双层膜阵列的研究 | 第76-105页 |
4.1 引言 | 第76-77页 |
4.2 聚电解质膜阵列的制备 | 第77-81页 |
4.2.1 聚电解质基底的制备 | 第77-78页 |
4.2.2 聚电解质基底的图案化 | 第78-81页 |
4.3 支撑磷脂双层膜阵列的研究 | 第81-103页 |
4.3.1 均一相支撑磷脂双层膜阵列 | 第82-86页 |
4.3.2 相分离支撑磷脂双层膜阵列 | 第86-90页 |
4.3.3 胆固醇对磷脂膜流动性的影响 | 第90-10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5章 布朗棘轮效应在膜内带电磷脂操控方面的研究 | 第105-126页 |
5.1 引言 | 第105页 |
5.2 方波交流电场对膜中带电磷脂的富集 | 第105-118页 |
5.2.1 棘齿图案化支撑磷脂双层膜的制备 | 第107-108页 |
5.2.2 棘齿不对称性对磷脂富集效果的影响 | 第108-113页 |
5.2.3 电场作用时间与棘齿高度对磷脂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5.3 旋转交流电场对膜中带电磷脂的操控 | 第118-124页 |
5.3.1 螺旋图案化支撑磷脂双层膜的制备 | 第119页 |
5.3.2 膜中带电磷脂在旋转交流电场下的运动 | 第119-12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7页 |
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2-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个人简历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