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管道传热分析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管道应力分析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管道中波纹管简化模型 | 第19-31页 |
2.1 L形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管道结构 | 第19-22页 |
2.1.1 L形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管道组成 | 第19-20页 |
2.1.2 玻璃钢绝热支撑材料各向异性分析 | 第20-22页 |
2.2 波纹管简化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建立 | 第22-24页 |
2.2.1 HV-MLI低温管道内管结构分析模型 | 第22-23页 |
2.2.2 Combine 14 弹簧单元等效波纹管的模拟方法 | 第23页 |
2.2.3 等截面管等效波纹管的模拟方法 | 第23-24页 |
2.3 波纹管简化模型合理性有限元分析验证 | 第24-29页 |
2.3.1 低温管道内管路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4-26页 |
2.3.2 不同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L形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管道传热分析 | 第31-37页 |
3.1 L形HV-MLI低温管道中的传热途径 | 第31页 |
3.2 传热方程 | 第31-32页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3.3.1 几何模型 | 第33-34页 |
3.3.2 有限元模型 | 第34页 |
3.4 传热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3.5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5-36页 |
3.5.1 L形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管道温度场分布 | 第35-36页 |
3.5.2 各部件漏热分析 | 第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形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管道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37-55页 |
4.1 承压设备强度校核方法 | 第37-39页 |
4.2 热 -结构耦合分析基本方程 | 第39页 |
4.3 热 -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 第39-40页 |
4.4 L形低温管道热 -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4.4.1 几何模型与材料性能参数 | 第40-41页 |
4.4.2 有限元模型 | 第41页 |
4.5 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4.5.1 载荷与约束 | 第41页 |
4.5.2 各部件间的接触关系 | 第41-42页 |
4.6 内管、外管、热桥及弯头应力分析 | 第42-44页 |
4.7 玻璃钢绝热支撑应力分析 | 第44-47页 |
4.7.1 玻璃钢支撑应力分布 | 第44-45页 |
4.7.2 玻璃钢支撑应力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4.7.3 玻璃钢支撑结构优化建议 | 第47页 |
4.8 波纹管应力分析 | 第47-54页 |
4.8.1 波纹管应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8页 |
4.8.2 波纹管应力分析边界条件 | 第48-49页 |
4.8.3 波纹管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总结及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