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6页 |
1.1.1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1.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5 拟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第2章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第26-36页 |
2.1 农村低保制度的含义及特征 | 第26-27页 |
2.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含义 | 第26页 |
2.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特征 | 第26-27页 |
2.2 关于农村低保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27-31页 |
2.2.1 贫困及其形成成因 | 第28页 |
2.2.2 低保制度的地位分析及其存在的重要性 | 第28-30页 |
2.2.3 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的区别 | 第30-31页 |
2.3 绩效相关理论 | 第31-33页 |
2.3.1 关于绩效评估的概念 | 第31页 |
2.3.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 第31-32页 |
2.3.3 激励理论 | 第32-33页 |
2.4 其他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第33-36页 |
2.4.1 公平理论 | 第33-34页 |
2.4.2 贫困文化理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构建武陵山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36-43页 |
3.1 农村低保制度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 | 第36-37页 |
3.2 农村低保制度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7-39页 |
3.3 武陵山区农村低保制度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3页 |
3.3.1 制度设计投入层面 | 第40-41页 |
3.3.2 制度实施效果层面 | 第41-43页 |
第4章 武陵山区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绩效实证研究 | 第43-58页 |
4.1 数据来源说明 | 第43-44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4.1.2 调查地低保制度实施情况 | 第43-44页 |
4.1.3 调查地农村低保户致贫原因分析 | 第44页 |
4.2 调查地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绩效效果分析 | 第44-58页 |
4.2.1 制度设计投入运行绩效分析 | 第45-51页 |
4.2.2 制度运行效果绩效分析 | 第51-58页 |
第5章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的建议 | 第58-64页 |
5.1 健全农村低保制度体系 | 第58-60页 |
5.1.1 准确瞄准农村低保对象 | 第58-59页 |
5.1.2 建立多方资金筹集机制 | 第59页 |
5.1.3 加强农村低保与其他制度的配套衔接 | 第59-60页 |
5.2 规范农村低保运行管理 | 第60-63页 |
5.2.1 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 | 第60-61页 |
5.2.2 实行分类施保 | 第61-62页 |
5.2.3 提高农村低保资金管理效率 | 第62-63页 |
5.2.4 合理规范农村低保管理工作 | 第63页 |
5.3 强化农村低保监督管理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附录B 问卷调查表 | 第72-76页 |
附录C xx市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