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理论的手势跟踪交互模型研究和探讨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果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论文架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手臂运动控制模型与认知理论模型 | 第15-23页 |
| 2.1 认知科学与认知模型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页 |
| 2.2 认知理论模型的计算机模拟 | 第15-17页 |
| 2.2.1 ACT-R认知模型设计原理 | 第15-17页 |
| 2.2.2 ACT-R体系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第17页 |
| 2.3 VITE模型轨迹生成原理 | 第17-19页 |
| 2.4 VITE模型的同步轨迹的生理学基础 | 第19-22页 |
| 2.4.1 模型工作阶段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 第20-21页 |
| 2.4.2 GO信号 | 第21-22页 |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构建基于认知理论的T-VITE模型 | 第23-35页 |
| 3.1 构建令牌环状态分类器 | 第23-25页 |
| 3.1.1 七层认知理论的计算机模型模拟 | 第23页 |
| 3.1.2 构建基于七层认知理论的分治模型 | 第23-24页 |
| 3.1.3 构建令牌环状态分类器 | 第24-25页 |
| 3.2 构建T-VITE模型 | 第25-30页 |
| 3.2.1 模型的数学约束 | 第26-28页 |
| 3.2.2 T-VITE模型的组件工作算法 | 第28-30页 |
| 3.3 仿真 | 第30-34页 |
| 3.3.1 大小扰动仿真 | 第31-32页 |
| 3.3.2 位置扰动仿真 | 第32-33页 |
| 3.3.3 距离扰动仿真 | 第33页 |
| 3.3.4 模型评估 | 第33-34页 |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构建基于小脑前馈控制的新模型 | 第35-48页 |
| 4.1 小脑运动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 第35-39页 |
| 4.1.1 小脑在手臂运动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 4.1.2 经典小脑模型 | 第36-39页 |
| 4.2 构建基于小脑前馈修正功能的新模型 | 第39-44页 |
| 4.2.1 小脑的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 | 第39页 |
| 4.2.2 构建模型 | 第39-42页 |
| 4.2.3 学习规则 | 第42-44页 |
| 4.3 仿真 | 第44-46页 |
| 4.3.1 仿真设计 | 第44-45页 |
| 4.3.2 仿真结果 | 第45-46页 |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3-54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