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全双工系统的自适应自干扰消除方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6页
        1.1.1 无线通信的发展第10-12页
        1.1.2 下一代移动通信:5G第12-14页
        1.1.3 MIMO技术第14-16页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第16-18页
        1.2.1 课题来源第16页
        1.2.2 课题研究意义第16-18页
    1.3 本文的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8-20页
        1.3.1 主要内容第18页
        1.3.2 章节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第20-32页
    2.1 全双工系统第20-24页
        2.1.1 全双工系统介绍第20-21页
        2.1.2 全双工拓扑结构第21-23页
        2.1.3 全双工无线通信面临的主要挑战第23-24页
    2.2 自干扰消除技术分类第24-30页
        2.2.1 被动自干扰抑制技术第24-27页
        2.2.2 主动模拟域自干扰消除技术第27-28页
        2.2.3 主动数字域自干扰消除技术第28-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自干扰消除第32-49页
    3.1 LMS算法的背景第32-33页
    3.2 标准的LMS算法第33-35页
    3.3 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自干扰消除第35-39页
        3.3.1 自适应SI消除方案的工作原理第35-37页
        3.3.2 自适应SI消除系统的实现第37-39页
    3.4 仿真结果分析第39-48页
        3.4.1 仿真结果第39-47页
        3.4.2 仿真分析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CMA算法的改进型自适应自干扰消除第49-61页
    4.1 标准的CMA算法第49-50页
    4.2 改进型符号CMA算法第50-54页
        4.2.1 算法结构分析第50-51页
        4.2.2 仿真结果分析第51-54页
    4.3 基于相关归一化的恒模最小均方(CMA-CNLMS)算法第54-59页
        4.3.1 算法结构分析第54-57页
        4.3.2 仿真结果分析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5.1 总结第61-62页
    5.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硅氧烷修饰四苯基乙烯和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下一篇:生物质材料对重金属污染物铜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