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对极几何 | 第16-18页 |
2.1.1 对极几何的约束关系 | 第16-17页 |
2.1.2 基本矩阵的8点解算算法 | 第17页 |
2.1.3 基本矩阵的优化 | 第17-18页 |
2.2 双目立体视觉原理 | 第18-21页 |
2.2.1 数字图像采集 | 第18-19页 |
2.2.2 相机标定 | 第19页 |
2.2.3 图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 第19-20页 |
2.2.4 特征匹配 | 第20页 |
2.2.5 三维重建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21-22页 |
第3章 相机标定算法分析及实现 | 第22-35页 |
3.1 相机成像模型 | 第22-25页 |
3.1.1 参考坐标系 | 第22-23页 |
3.1.2 针孔模型 | 第23-24页 |
3.1.3 相机畸变模型 | 第24-25页 |
3.2 相机标定实现 | 第25-27页 |
3.3 相机标定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3.3.1 相机标定精度的评价方法 | 第27页 |
3.3.2 相机标定投影误差分布图 | 第27-34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4章 特征提取与特征点匹配 | 第35-62页 |
4.1 任意纹理表面的特征提取与匹配 | 第35-39页 |
4.1.1 采用SIFT特征提取的方式进行单项匹配 | 第35-37页 |
4.1.2 基于距离比的方法进行双向匹配 | 第37页 |
4.1.3 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进行匹配 | 第37-39页 |
4.2 黑白棋盘格表面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研究 | 第39-40页 |
4.2.1 重建精度评价 | 第39-40页 |
4.3 非编码点表面的定位与匹配方法分析与研究 | 第40-51页 |
4.3.1 非编码点的设计 | 第40-41页 |
4.3.2 非编码点的检测与定位算法 | 第41-44页 |
4.3.3 非编码点的自动精确匹配技术 | 第44-49页 |
4.3.4 重建精度评价 | 第49-51页 |
4.4 基于彩色线条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研究 | 第51-61页 |
4.4.1 显著性检测 | 第51-52页 |
4.4.2 线条提取 | 第52-55页 |
4.4.3 线条细化 | 第55-57页 |
4.4.4 曲线拟合及匹配 | 第57-59页 |
4.4.5 重建精度评价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第5章 图像表面重建技术分析与三维显示 | 第62-71页 |
5.1 欧式空间场景下三维点云计算方法 | 第62页 |
5.2 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化 | 第62-63页 |
5.3 三维结果显示 | 第63-70页 |
5.3.1 棋盘格重建结果 | 第64-66页 |
5.3.2 圆点重建结果 | 第66-68页 |
5.3.3 彩色线条重建结果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